高文玉眺望乌海湖。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晓博摄
“作为一个水利人,我是幸运的!我全程参与了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还赶上了内蒙古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站在宏伟壮观的大坝上,望着烟波浩渺的乌海湖,高文玉无限感慨。他说,一生能全程参与一个大型水利工程的水利人并不多。
高文玉老家赤峰,1997年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水利水电一局工作。此后10多年的时间里,他随施工队转战大江南北,建设了无数的水利工程。但他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什么时候能回到家乡内蒙古建设大型水利工程。
机遇说来就来了。2008年,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开始前期工作时,他被派到乌海。看到他技术好,又是内蒙古人,正缺少工程建设技术人员的乌海邀请他留下来。为了圆自己的梦想,他真的留了下来,举家从宜昌搬到乌海。
从2010年至2014年,既是技术人员,又是工程管理人员的他,整天在工地跑来跑去,查看工程质量,协调各方意见。在这期间,人们时常会看到一个操着赤峰口音的中年人,晒得黝黑,不停地从一个现场跑到另一个现场。
2014年8月21日,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主体竣工运行。这是黄河内蒙古段最大的水利工程,它不仅在防凌、发电等综合利用方面发挥了作用,而且将黄河内蒙古段的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工程蓄水后,在城市之中形成了一片118平方公里的水面。
参与工程建设之初,高文玉就期盼工程完工蓄水后大湖形成的美景。以前,虽然参与了很多水利工程,但都是在高山河谷中施工,而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是他参与过的惟一一座在沙漠和平原自然结合中的水利枢纽,这不仅会形成更大湖面,而且景色更为奇特。因此,虽然工程建设中无数次挑灯夜战,无数个彻夜难眠,但他始终充满了激情和干劲。
长河起雄坝,大漠出平湖。虽然憧憬了无数次,但当工程实现蓄水发电时,眼前壮观的景象仍让他震撼不已。一望无际的湖水波澜壮阔,连绵起伏的大漠沙山与湖水交相辉映。乌海市民扶老携幼,沿湖漫步,流连忘返。这一刻,他顿感作为一个水利人,值了!
水利工程建设结束了,但高文玉却更加忙碌了。工程后续工作还有很多,他不仅参与护岸修补工程,还帮着进行旅游码头的规划建设。近一年来,他一直在往湖对面的沙漠里跑。根据乌海湖景区规划,对面要建一个旅游码头以及配套旅游设施。但在沙漠中通电是一个难题,更何况可能还需要在湖底铺设线缆。为此,他带着人已经从去年到今年,在沙漠里进行了4次电力工程路径测量。如今,电力线路所经过的地形地貌基本测量完毕。
高文玉的敬业得到了同事们的称赞,与他共事6年的王天珂说:“高科长对业务特别熟悉,要求也高。所有的施工他都要亲自检查,还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审查,我们这些年轻人从他身上学到了‘认真’两个字。”
如今,高文玉一家幸福地生活在乌海。每到休息日,他常会带着家人到湖边转转。看着自己付出辛勤汗水的工程成为乌海最亮丽的风景,他深感自豪。
记者点评
高文玉圆了在家乡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梦想,他无疑是幸运的。幸运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内蒙古水利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站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高文玉身上展现出的正是自治区水利人兢兢业业、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马少林 于海东 章奎 王晓博 伊舒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