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发函批复,同意在京津冀等七个区域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这是继贵州之后第二批获批建设的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内蒙古自治区成为唯一一个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
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定位是在充分发挥区域能源、气候、地质等条件基础上,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强化绿色集约发展,加强与东、中部产业、人才、应用优势地区合作,实现跨越发展。
大数据需要用“云计算”来支撑
大数据(Big Data)又称为巨量资料,指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概念最早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库克耶在编写《大数据时代》中提出,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的捷径,而是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大数据有4V特点,即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
长期以来,春运一直是中国人心头的一个痛,一票难求的现状让许多人放弃了与亲人团聚的机会。摩托大军也成了近几年来中国春运期间的一道风景。但是,自12306网站开通以后,春运就明显好于之前,普通居民只要能够及早准备,还是能够买到一张回家的车票的。12306就是大数据,就是信息通过大数据整理后发出,让所有购票者都能非常清晰地看到票的分布结构,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一票难求的问题。
大数据的好处并不需要有太多的列举和解释,用高科技积累起来的大数据,可以再通过高科技发散到所有需要大数据的行业、部门,从而在各个环节都能用高科技提升运行的效率与质量。
云计算可谓是大数据的最好载体。随着数据量的快速增长,大数据的存储和运算越来越复杂,传统企业在运作时需要投入很高的人力物力,于是把涉及存储运算的基础设施抽象和独立出来,形成的专门性服务称为云计算。
云计算和大数据之间的关系,经常让人产生混淆。打个简单比方,云计算好比大数据时代的“电”,注重服务的通用性;大数据系统则是“家用电器”,关注实际的用途和效果。可以说,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大数据挖掘处理需要云计算作为平台,而大数据涵盖的价值和规律则能够使云计算更好的与行业应用结合并发挥更大的作用。云计算将计算资源作为服务支撑大数据的挖掘,而大数据的发展趋势是对实时交互的海量数据查询、分析提供了各自需要的价值信息。
由此看来,内蒙古被国家定位为“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首要目标就是利用内蒙古在“云计算”产业的独有优势,进一步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能量”。
发展云计算内蒙古具有独特优势
“呼和浩特在电力、气候等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中国电信集团董事长王晓初表示。根据产业特点,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适合建立在能源丰富、电力充足、气候寒冷、地质稳定的地区。在这几点上,以呼和浩特为代表的内蒙古地区在全国范围内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据内蒙古发展改革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的煤炭产量接近10亿吨;发电量近3000亿度;风电装机达到1456万千瓦,位居全国首位。
内蒙古拥有全国唯一的独立电网——蒙西电网,可以为云计算数据中心提供充足、稳定、低廉的电力供应。今年以来内蒙古加大电力多边交易、大用户直供、风电消纳、电价补贴、价格联动等一系列电力综合改革措施,新兴产业到户电价不到0.26元/度,为全国最低价格。同时,云计算数据中心企业可配套自备电厂,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综合成本优势。
云计算数据中心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常年保持较低的温度。内蒙古自治区年平均气温为0℃-8℃,全年大约有8个月不需要空调制冷,可以为数据中心节约大量的电力成本。据测算,内蒙古数据中心的PUE值(能源使用效率)可以控制在大约1.4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8-1.6.同时,内蒙古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较少,是发展云计算产业的黄金地带。
内蒙古地域辽阔,土地成本也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内蒙古还有大量的未利用土地,可以为大型数据中心建设提供充足的土地供应。
政策保障有力。内蒙古是同时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和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等多项优惠政策的地区,特别是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支持内蒙古推进信息网络建设、加快数字城市建设和建设大型数据中心”。2013年以来,自治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云计算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和《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设施比较完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赤峰、乌兰察布等城市专门规划建设了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园区。同时,加快基础网络规划建设,实施宽带行动计划,大幅降低数据中心运行成本和价格,为全国用户使用我区云计算资源、开展“互联网+”行动及大数据应用服务提供网络支撑。
内蒙古发力“云计算”产业
2013年6月,中国电信呼和浩特云计算基地正式开通。以此为起点,内蒙古云计算产业开始加速推进。目前,呼和浩特市依托盛乐和鸿盛两个云计算园区,引进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建设了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已投资近100亿元,形成了60多万台服务器的承载能力。包头市引进曙光公司,投资4亿元建成了云计算中心。鄂尔多斯云计算产业园区建成了中兴能源绿色数据中心。华为公司正在乌兰察布市建设云计算产业园区。赤峰、呼伦贝尔、乌海等城市也依托自身优势,正在与几家IT企业合作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及灾备中心。
此外,内蒙古还将云计算、大数据与创新创业结合起来。8月18日,内蒙古首个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创客中心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开园。目前,创客中心已经吸引了一批创业团队进驻,包括中国最大的大数据操作系统厂商国云数据、从事行业信息化咨询,软件开发的科电数据、从事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研发的北斗瀚海科技、为煤炭企业提供信息管理平台的内蒙古煤易通科技等近40家创新型企业。云计算大数据创客中心启动后,不仅会为各个创新企业提供工作、交流的平台,更会为入驻企业带来政府的优惠政策及无偿的项目扶持。
内蒙古的云计算产业规划显示,呼和浩特市主要建设以政务云和公共云为主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形成服务于全国的枢纽型云计算产业基地;包头市以工业软件和软件服务业为重点的云计算基地;鄂尔多斯市建设超级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产业基地;赤峰市建设蒙东云计算数据备份中心。同时积极争取在呼包鄂和赤峰建设国家级数据灾备中心,形成功能不同,相互配套、互为补充的云计算产业集群。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云计算产业为内蒙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了现实支撑,也形成了助推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相关数据显示,到2016年年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上线运行服务器装机容量将达到70万台,居全国首位。“到2020年,我区数据中心计划总投资达到1000亿元以上,建设规模将达到300万台服务器以上。届时,打造国家级云计算基地的梦想将变为现实!”自治区经信委有关负责人指出。
呼和浩特打造“中国云谷”
呼和浩特在发展云计算产业中,具有优越的地理自然条件和充足的能源保障条件,有利于云计算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在网络基础体系中,呼和浩特地处“三北”交汇处,不仅是三大电信运营商光缆大动脉的重要交汇点,还是呼包银榆经济区的光缆通道中枢节点。另外,市政府还在财税方面给予了云计算企业、大数据中心强有力的扶持,这些都为云计算产业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过几年的发展,呼和浩特“中国云谷”初具规模,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云计算数据中心投入运营,百度、腾讯等30多家IT企业相继入驻,云计算服务能力达到70万台,成为全国乃至亚太最大的数据存储基地,发展基础雄厚。出台了《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云计算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等政策,在云计算产业项目用地、用电、创新、财税、投融资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按照云计算产业发展定位,目前,呼和浩特围绕云计算应用,以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云计算基地为依托,形成了云计算应用产业集聚;围绕大宗商品交易和跨境贸易,依托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金川开发区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形成了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围绕软件研发和应用,形成了软件产业集聚;围绕云计算研发,引进了中科院计算所等研究院所,形成了云计算人才集聚。呼和浩特在实现云计算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同时,走出一条“把能源储备转化为信息储备、把能源输出转化为信息输出”的转型之路。
“十三五”期间,呼和浩特市将把云计算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抓手和创新发展的着力点,总体思路是以国家级数据中心建设为基础,以数据的开发和应用为核心,以构建完成产业链为目标,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云计算和大数据企业,建设一批领先水平的应用示范,突破和实施一批主导行业的核心技术,打造一批引领发展的云计算服务平台。依托现有数据中心优势,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知名云计算技术和服务企业,推动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心建设及下游开发应用,加快建设研发、应用、存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基地,力争近期大数据服务器突破百万台运营。到2020年,力争机架达到30万个,大数据服务器达到500万台,带动产值达到2000亿元。继续推进能源输出转化为信息输出的转型之路,把呼和浩特市云计算产业打造成500亿元以上的产值,力争做到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将呼和浩特打造成为“中国云谷”,为国家大数据行动计划和“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