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域点睛 地方时评 呼和浩特 包头 鄂尔多斯 呼伦贝尔 赤峰 通辽 兴安盟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乌海新闻 正文   
乌海人必看!关乎你我医疗卫生的大事儿来了
内蒙古新闻网  16-11-14 10:41 打印本页 来源: 乌海市人民政府网  
 

  日前,乌海市政府印发了《乌海市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年)》。《规划》就进一步优化乌海市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效率和可及性,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规划》指出,在卫生资源设置方面,要围绕宜居乌海的发展战略,未来人口向湖区、中心城区聚集的趋势,到2020年,预计常住人口达到58.4万人,全市医疗卫生资源要随着城市转型,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布局。同时在机构设置、床位配置、人员配置、医疗设备配置、信息资源配置和医疗技术配置六方面制定规划。

  

构设置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按照各自的功能,设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宜、分工明确、定位准确、功能互补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资源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合理布局,重点提高现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大力发展医院内康复医学科、社区康复、家庭病床、护理院、老年病和慢性病照护。

  ◆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营造不同所有制医疗机构协调合作、错位发展,良性竞争的格局。

  ◆个体诊所、医务室、门诊部(所)等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市场调节的管理方式。

  1.医院设置:

  公立医院是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要坚持维护公益性,充分发挥其在基本医疗服务、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诊疗、人才培养、医学科教、公共卫生、应急救援等方面的骨干作用。市级医院主要向辖区居民提供代表全市高水平的综合性或专科医疗服务,接受下级医院转诊,并承担人才培养和一定的科研任务及相应公共卫生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区级医院主要承担本辖区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杂症转诊,培训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相应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等工作。

  综合医院设置。不再增设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社会办综合医院根据实际需求决定。

  蒙医中医医院设置。乌达区、海南区新增一所蒙医中医医院,海勃湾区提高现有机构的服务能力。

  专科医院设置。各区政府不举办专科医院。

  社会办医院设置。社会办医院可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与公立医院形成有序竞争。可以提供高端服务,满足非基本医疗需求。可以提供康复、老年护理等紧缺医疗服务,对公立医院形成补充。到2020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3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同步预留诊疗科目设置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空间。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1)三级医院设置。到2020年,将市人民医院打造成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建成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学科齐全、有特色、有重点专业、能够辐射周边区域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将市蒙中医院打造成蒙中医全面发展、特色鲜明的区域蒙中医药服务中心,力争建成蒙中医三级甲等品牌民族医院;将市妇幼保健院建成具有国际化管理水平、功能齐全、设备完善、服务能力领先、辐射西部的妇幼保健院。各医院主要承担全市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断治疗、医学科研、医疗教学、人才培养、规范化培训以及相应公共卫生服务、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等工作。

  (2)二级医院设置。在海勃湾区、乌达区和海南区分别建成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主要承担区域内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培训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相应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以及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等工作。

  (3)专科医院设置。将樱花医院打造成一所以肿瘤治疗为中心,在自治区影响力较强的品牌民营医院;力争将市儿童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市职业病防治院和市传染病院建成覆盖全市、辐射周边的专业性较强的二级甲等专科医院;鼓励社会办医,实现错位发展,以口腔、眼科、体检、护理、康复、老年病等专科特色民营医疗机构作为补充。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主要职责是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向医院转诊超出自身服务能力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危急和疑难重症病人。

  ●每个镇设置一所标准化建设的镇卫生院,每个街道办事处或3—10万居民规划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

  3.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设置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健康教育机构、血站和急救中心(站)等,分为市办和区办。市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任务,承担全市的专业公共卫生任务以及相应的信息管理等工作,并对下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开展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监督考核等;区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任务,承担辖区内专业公共卫生任务以及相应的业务管理、信息报送等工作,并对辖区内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相关公共卫生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监督考核等。

  ●市、区分别设置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市、区分别设置1所卫生监督机构;

  ●市、区分别设置1所妇幼保健机构;

  ●市、区分别设置1所健康教育机构;

  ●设置市中心血站;

  ●设置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下辖市人民医院、市蒙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医院、樱花医院、海勃湾区中医院、乌达区中心医院和海南区人民医院8个急救分站。

  

位配置

  床位是指各级各类医院、镇卫生院、妇幼保健院和护理院等医疗卫生机构设置的正规床位,不含观察床、新生儿床、待产床和简易床。

  到2020年,全市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控制在6.85张,床位总数控制在4000张以内。市人民医院和市蒙中医院的床位规模以不超过800张为宜;区属公立综合医院床位规模不超过400张;镇卫生院的床位按每千常住人口1—1.2张设置;专科医院床位设置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医疗机构每床建筑面积、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和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建设标准的规定。

  各区每千常住人口床位配置标准

  

员配置

  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医疗、公共卫生、中医药以及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制订有利于卫生人才培养使用的政策措施。

  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完善岗位设置管理,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原则上不低于80%),推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

  到2020年,全市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41人,总人数达到1991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4.26人,总人数达到2489人,医护比达到1:1.25;全市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卫生人员数力争达到3.5人,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生,每所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乡村医生;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按每万常住人口不高于3人比例控制,总人数控制在175人以内,专业技术人员占编制总额比例不低于85%,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70%;全市卫生执法监督机构人员按每万常住人口不高于2人比例控制,总人数控制在117人以内;全市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机构人员根据服务人口、社会需求合理配备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80%。

  各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

  医师、护士人数配置标准

  

疗设备配置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按服务功能的不同,重点加强基础性、常用实用设备仪器的更新换代。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必须符合原卫生部《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及《内蒙古自治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实施细则》,与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医疗技术水平、学科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逐步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水平,降低医疗成本。按照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推进医疗机构间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鼓励二级及以上医院组建大型医疗仪器设备服务中心,实现大型医疗设备资源共享,提高效率。

  

息资源配置

  打造“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推进“智慧医疗”建设。构建以三级综合医院为核心,辐射全市医疗机构的远程医学平台,实现市内、外与区内、外医院之间远程医疗服务。

  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完成以电子病例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医院相关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发展医学检验机构和影像机构,逐步建立大型设备共用、共享、共管机制。

  建立社区公众健康监测系统,逐步使社区卫生服务从“发病后管理”向“发病前管理”转变,从“单纯服务”向“全程健康干预”转变;深化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的信息化管理,促进医院、社区、公共卫生机构之间协同服务。实施并推进医疗卫生“一卡通”建设,扩大使用范围。

  

疗技术配置

  以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为目标,重点加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临床专科建设,发挥其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大适宜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基层的医疗技术水平,逐步缓解城乡、学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促进医疗服务体系协调发展。注重蒙医药中医药技术的推广应用。

[责任编辑 王彤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定格】“光棍节”告别单身
【表情】“我体验 我成长”
【定格】全区蔬菜价格小幅上涨
一堂有趣的科学课——“神笔马良”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国家部委相关负责人向世界推介内蒙古大数据产业前景
• 打造“中国云谷” 内蒙古准备好了
• 内蒙古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
• 讲好内蒙古故事——2016记者节主题晚会(风景·故事)
• 内蒙古将建成北方最大数据中心
• 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 内蒙古掘金大数据产业推动转型升级:从“羊煤土气”到“大智移云”
专题推荐
深改组1000天
【专题】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迎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走千村万户 讲精彩故事】点赞百名好支书
• 【专题】亮丽风景线·走遍内蒙古
• 【专题】第十三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