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微观发展⑱】生态补奖带来绿色福利
【一线镜头】
禁牧以前,锡林郭勒盟镶黄旗的张万贵家里承包的草场严重退化,2010年一家3口的收入甚至不足3万元。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后,张万贵一家不再放牧,开始圈养牲畜。前两年,他们还加入了察哈尔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如今,家里每年80头基础母羊接羔100多只,2015年年底收入达11万多元。
【专家点评】
内蒙古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院副教授张文娟: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通过继续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可以有效保护草原,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当地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现代畜牧业持续发展。
【微观点】
我区横跨“三北”,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齐全的生态系统,在国家生态安全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区的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我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
草原作为我区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十二五”期间,我区累计投入草原补奖资金300亿元,坚持从草原牧区实际出发,全面落实各项任务目标,草原生态加快恢复,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牧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今后5年,我区将全面落实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续写草原休养生息的新篇章。
草原,是我区最突出的特色、最宝贵的财富、最响亮的品牌。当前,我区草原退化趋势已经得到整体遏制,但是草原生态仍很脆弱,保护建设形势依然严峻。“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在尊重草原、敬畏草原的基础上,有度有序利用草原,草原就会以更大、更好的绿色福利回报我们,实现“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多赢局面。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