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深度报道②】产业转型升级赢来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是我区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5年。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三期叠加”阶段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握发展大势,回应时代要求,在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中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指导下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适应新常态,推动全区综合经济实力、产业发展层次、城乡发展面貌、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发展保障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开创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回首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为了迎接即将召开的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也为了给即将肩负重托走向未来5年的内蒙古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本报就过去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推出“亮丽内蒙古·北疆新跨越·迎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系列深度报道特刊,今天推出的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连英实习生王藤
【决策之旅】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为了推动全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自治区党委在历次全委会上提出相关要求,为推动全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遵循和决策保障。现在,就让我们来回顾并盘点那些值得记忆的关键词句——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发展水平、增强发展后劲。
●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建设“五大基地”、构建多元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思路和要求,努力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要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力度,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在发展路径上,要按照总书记“努力在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上不断取得新成效”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内蒙古实际的边疆民族地区科学发展之路。
●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牧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延长资源型产业链条,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构建现代工业新体系。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成就博览一】 现代农牧业加快发展
2011年以来,我区持续推动农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农业持续丰收,农业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全区粮食连年高位增产,综合生产能力连续跨上450亿斤、500亿斤和550亿斤大关,农牧业基础进一步巩固,提质增效成效明显,现代农牧业加快发展步伐。截至2015年,我区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粮食产量由2011年的477.5亿斤增加到565.4亿斤,主要农作物优势区域集中度达到85% ,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及有机食品认证产地面积235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19万亩。畜牧业发展方式不断转变。几年来,全区围绕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畜牧业大区向畜牧业强区转变的“两个转变”,以推进良种化进程为突破口,提高畜种个体产出效益。牧业年度牲畜存栏由2011年的1.08亿头只增加到2015年的1.36亿头只,牛奶、羊肉产量居全国首位。“建设国家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区以原料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农畜产品输出为目的,重点推进乳品、牛羊肉、粮油、羊绒等主导产业集聚,培育知名品牌,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15年,我区农牧业产业化销售收入500万元规模以上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为1859家,销售收入达到了4087.9亿元;农畜产品加工率从2010年的51%提高到58.9%。截至今年5月份,全区有57件农产品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证书;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识企业144家,认证产品389个,认证产量达到226.73万吨;有机企业共计41家,产品323个,认证产量达到44.6万吨。2016年前三季度,农牧业转型升级步伐继续加快,高效农业设施遍及全区各地,以种促养、以养增收的产业化格局成为优化农牧业结构的先导力量;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升,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畜牧业生产实现“十二连稳”,全区牧业年度牲畜存栏已连续12年超过1亿头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