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美丽发展 奋力争进前列
——访呼伦贝尔市委书记秦义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呼伦贝尔市按照“美丽发展、科学崛起、共享繁荣”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全社会形成了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不断好转、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发展局面。就呼伦贝尔市近5年来取得的瞩目成就,特别是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所实现的新突破,记者采访了呼伦贝尔市委书记秦义。
秦义说,5年来,呼伦贝尔市着力稳增长调结构,全市经济正在朝着做大总量、做优质量、做强效益的方向迈出坚实步伐,经济质量效益实现新突破。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96亿元,年均增长10.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百亿元,年均增长13.0%;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661.4亿元,年均增长19.6%。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6.5:44.6:38.9。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速增效,特别是旅游业快速发展,到2015年底,旅游规模达到1417万人次,旅游收入完成448亿元,年均增长12.3%和27.9%。
呼伦贝尔市始终把保护生态放在第一位,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切实肩负起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责任。5年来,全市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63.4亿元,森林、草原、河湖生态得到有效恢复。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大力推进天保二期、“三北”防护林等工程,累计造林61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1.4%。全市退耕300万亩、退牧2300万亩,发放草原生态奖补资金26亿元,实现禁牧和草畜平衡草场面积达1亿亩。沙地治理完成542万亩,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双减少”。特别是把呼伦湖保护治理作为一个重点,从根本上解决呼伦湖及其周边区域的生态问题,呼伦湖水域面积达到2044平方公里,水质及周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加大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建设,着力解决制约呼伦贝尔发展的重要瓶颈。5年来,新增公路里程3784公里,绥满高速贯通到海拉尔,市域内嘎查村全部通公路,路网密度达到9.28公里/百平方公里。滨洲铁路电气化改造即将完成,两伊铁路、阿扎铁路通车。海拉尔机场跨入“百万空港”行列,并启动了扩建工程,新建扎兰屯支线机场和根河、阿荣旗、新右旗通用机场。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红花尔基水利枢纽投入使用。城乡建设步伐加快,供水、供热、道路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建设改造保障性住房28万套、惠及70万人。累计投入215亿元,深入推进新农牧林区建设,农村牧区、林区垦区面貌焕然一新。
呼伦贝尔充分利用外接俄蒙和内联东北的区位条件,依托“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在向北开放方面取得新突破。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满洲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区首个综合保税区通过验收。蒙古国驻呼伦贝尔领事馆正式开馆。“苏满欧”“粤满欧”等跨境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成为国内通往俄欧市场最便捷、最高效、最安全的陆路通道,5年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37.8亿美元,年均增长5.1%,累计通关货物1.5亿吨,通关能力提升至每年3200万吨以上。
全市民生投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6844元和11632元,年均增长11.4%和13.9%。创业就业工程扎实推进,各类创业园、孵化平台、孵化器突破100家,新增城镇就业18.2万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成效明显,5年投入超百亿元,21.2万人摆脱贫困。不断加大扶持力度,自治区23个厅局对口帮扶取得突出成果,人口较少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玉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