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正文
【新鲜事儿】巴彦淖尔用VR技术保护阴山岩刻
内蒙古新闻网  16-12-06 10:21 打印本页 来源: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某某某到此一游”常现很多文物古迹上,不仅有碍观瞻更让文物收到不可修复的损伤。现存物质文化遗产多入过江之鲫,但怎么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受人为损坏且能抵抗时空腐蚀。不过,随着VR技术的发展,或许能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近日,巴彦淖尔市阴山岩刻申遗办与市广播电视台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磴口县格尔敖包沟,乌拉特后旗大坝沟、滴水沟等地的阴山岩刻遗址,采用VR全景拍摄机,对现场进行拍摄。通过VR虚拟技术对巴彦淖尔市境内遗存的阴山岩刻进行全方位拍摄,新技术能让用户不到达现场就能直接看到阴山岩刻。

  “使用VR技术保护古文物,阴山岩刻并不是第一个,此前就有关于故宫、圆明园等文化遗产就引进了了VR保护项目。”主办方介绍道,用VR技术来保护文化遗产,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对于没有时间去现场参观的人来说,是个很不错的参观方式。此次用VR虚拟技术对我市境内遗存的阴山岩刻进行全方位拍摄,就是为了让阴山岩刻脱离地域限制,生动形象地展示在网络上,让大家更好地认识、了解阴山岩刻,同时能够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据悉,虚拟现实,简称VR,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为使用者提供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身临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维空间内的事物,VR虚拟技术有利于提高文物的展出率和效果。

[责任编辑 杨文娟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现场】内蒙古首届高校蒙古语授课毕业生校园专场招聘会在呼举行
【现场】关爱残疾人
国家宪法日:内蒙古大学举办第三届模拟法庭剧《迷失的青春》
情暖寒冬 温馨出行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治国理政进行时
•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决定:宋亮任通辽市委常委、书记
• 内蒙古党委决定:张院忠同志任中共包头市委书记
• 内蒙古党委决定:云光中同志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
• 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实干与清廉——追记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孙凤鸣
• 赤峰12.03瓦斯爆炸事故32人遇难 149人安全升井
• 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闭幕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迎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走千村万户 讲精彩故事】点赞百名好支书
• 【专题】亮丽风景线·走遍内蒙古
• 【专题】第十三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