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记者在走访松山区振兴街道永业社区时看到,这里设施齐备,活动室里载歌载舞,图书室里安静敞亮,棋牌室里欢声笑语,配餐室里饭菜飘香……永业社区是振兴街道11个社区中的一个,活跃在这些社区中的绝大多数是老年人。为此,振兴街道办事处推出了结合社会化服务、邻里互助服务和志愿服务三位一体的“菜单式”服务,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具体需求入户走访调查,请老人们“点菜”提出需求,街道“做菜”落实服务,最终为老人提供精准到位、切实全面的服务。
社会化服务,集结社会力量
走进振兴社区,记者听到了老人们对社区服务的交口称赞:“我们几个天天来社区服务中心,这里能打牌、看书,也能打乒乓球,还有人做伴儿。”82岁高龄的陈世明老人更是难掩激动,向记者说起了社区为他们办的桩桩好事。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老人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现在独居,生活上很难自理,属于社区的重点服务对象。振兴街道面向此类老人专门推出了配餐服务,老人们不仅可以低价吃到可口的饭菜,还可以根据口味点餐和享受免费送餐上门。陈世明老人说:“街道彻底解决了我的吃饭问题,现在想吃啥都可以到社区食堂点,特别便宜,还能免费送到家里。”
据了解,振兴街道集结社会力量,积极整合辖区个体工商资源,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把能够提供的服务项目列成服务“菜单”,让老人各取所需。服务覆盖了老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除配餐服务外,还提供医疗保健、米面粮油采买、生活用品代购、理发、家庭保洁等,老人只需支付给商户少量的成本费用,“菜单”中的这些服务项目全部为低偿或无偿,其中大部分费用由街道承担。
邻里互助,低龄健康老人帮扶高龄老人
在振兴社区,71岁的吕彩凤和81岁的董桂兰这对老姐妹感情十分深厚,她们在振兴街道推行“金拐杖”服务时结成帮扶小组,由吕彩凤帮助照顾年纪更大的董桂兰。独居的董桂兰老人行动不便,社区考虑到老人的情况,就请身体健康的吕彩凤照料陪伴她,隔三岔五上门拉拉家常、做点家务,几年来,两位老人互相关心陪伴,结下了深厚情谊。吕彩凤说:“像我们这种结成对子互相帮助的老人有不少。
社区人手不够,又怕老人孤单,就让我们互相照顾。这个想法特别好,老人之间串串门、聊聊天、帮帮忙,非常融洽。”
据振兴社区负责人介绍,随着“菜单式”服务的不断完善和深入,要做的工作越来越多,难免会人手不足。为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更加细致地服务老人,振兴街道办事处通过社区服务人员入户走访和调查,动员低龄健康老人帮扶高龄老人,以老助老,既为社区服务增添了力量,又为老人提供了情感服务,让老人老有所为,提高了生活质量。
志愿服务,拓展服务领域
家住振兴社区的李振树在社区经营着一家土产日杂商店,从2013年开始,他成为第一批与振兴街道合作的商户,负责为社区老人提供各类价格优惠的日杂商品,同时他也是一名优秀的社区服务志愿者。提到以他为代表的志愿者们,老人们赞不绝口。“李振树和志愿者们经常上门帮忙维修家用电器,我家的洗衣机、灯泡,他都帮忙修过,现在连他儿子也是这儿的志愿者了。”侯占伦老人说。他还告诉记者,自己和老伴儿感冒发烧也不用去医院排队,社区门诊的医生也是志愿者,看病方便又省钱。一年到头,志愿者带来的服务让老两口儿获益良多。
本着“社区无小事”的服务原则,振兴社区围绕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多角度、多方位地提供服务项目。在街道的积极呼吁下,志愿服务队伍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和群众也参与其中,为老人们提供法律咨询、安全讲座、健康义诊、心理疏导、才艺表演等,振兴街道服务老人的“菜单”越来越多样化。据街道相关领导介绍,振兴街道办事处辖区11个社区多为老旧小区,老年人口比重较大,据不完全统计,街道重点服务对象目前已超过400人,下一步,街道将走访调查辖区老年人对“菜单式”服务的评价,并根据反馈情况继续健全完善服务,打造敬老爱老的模范社区。(记者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