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域点睛 地方时评 呼和浩特 包头 鄂尔多斯 呼伦贝尔 赤峰 通辽 兴安盟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松山区太平地镇两间房村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纪实
内蒙古新闻网  16-12-06 10:33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奏响助农增收最强音——松山区太平地镇两间房村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纪实

  因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困扰村民多年的灌溉难问题解决了。在实现水畅其流、应浇尽浇的同时,水费也由原来的每亩50元减少到现在的每亩32元,仅此一项全村全年节省水费18万元左右,平均每位村民节省支出58元。

  因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往举步维艰的产业调整工作大大加快,全村露地蔬菜面积从原来的不足2000亩猛增至3000亩,烤烟面积从原来的2000亩增加到3200亩,同时新增药材种植100余亩,全村总计增收300万元,人均增收达950元。与此同时,因为生产条件的根本改善,粮食作物产量增加100万公斤,增加收入130余万元,人均增收400余元。

  德政工程奏强音,沃野平畴换新颜。行走在两间房村的街巷田畴间,随处都可感受到农民增收的喜悦。而这种变化,就发生在短短的两年间。

  两间房村地处赤峰市区54公里处,全村889户、3197口人,有水浇地9437亩、山地600亩。2015年,松山区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以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为目标,投入财政资金1403万元,对该村集中连片的1万亩耕地进行了大规模综合治理。

  新打机电井24眼,维修旧机电井13眼,架设输变电线路7.4公里,安装变压器30台,埋设管道94.42公里,管灌面积达到1万亩。整修机耕路14.74公里,建设井房37座,营造农田防护林20亩,科技示范推广面积0.9万亩,技术培训500人次……伴随着一次次日升日落,这一个个闪光的数字最终落地生根,化作了全体村民增收后的喜悦和发自肺腑的称赞。

  两间房村五组村民刘义在土地治理完成后放开手脚,种植了40亩豆角、30亩青椒,年收入达30万元。站在自家刚刚落成的新居前,他由衷地说:“多亏了政府投钱,为我们搞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前也有种菜的想法,但就是不敢种。种菜得用水,以前的地虽然也能上水,但都是大水漫灌,费水费工又费时。现在好了,输水管就埋到地头,龙头一拧,想浇就浇,既省水省工又节省时间。”

  因为项目建设的牵动,越来越多的村民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像刘义一样,全村有近300户村民从事露地蔬菜生产,仅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大户就达30余户。规模生产带来规模效益,现在村里生产的蔬菜已经远销到大连、北京、山东、广州等地。

  高标准农田建设所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正在持续影响两间房村的未来。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的加快,镇村两级因势利导,加强市场建设,建成了5处占地各1000平方米的固定蔬菜销售点,成立了金川农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村民李庆军、杨明立、廉树青、陈永辉等积极为蔬菜种植户联系种子、寻找销路,每年收入达13万元以上。(驻站记者杨丛坡)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现场】内蒙古首届高校蒙古语授课毕业生校园专场招聘会在呼举行
【现场】关爱残疾人
国家宪法日:内蒙古大学举办第三届模拟法庭剧《迷失的青春》
情暖寒冬 温馨出行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治国理政进行时
•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决定:宋亮任通辽市委常委、书记
• 内蒙古党委决定:张院忠同志任中共包头市委书记
• 内蒙古党委决定:云光中同志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
• 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实干与清廉——追记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孙凤鸣
• 赤峰12.03瓦斯爆炸事故32人遇难 149人安全升井
• 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闭幕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迎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走千村万户 讲精彩故事】点赞百名好支书
• 【专题】亮丽风景线·走遍内蒙古
• 【专题】第十三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