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徐永升) 雪后的喀喇沁旗河南街道寒意袭人,可马鞍山村的便民服务中心里却温暖如春。73岁的村民刘志一大早就来到这里,询问他的低保办理情况。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视频系统,和远在10公里之外的旗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视频通话,通过现场咨询后,确认刘志的低保将在今年12月份审批下来,“这下我就放心了,现在办事可真方便!”刘志享受到的便利,源于喀喇沁旗“政务服务进村”的改革,此举打通了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正在村里传达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河南街道党工委书记迟亚玲介绍,今年,喀喇沁旗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投资2500多万元,在全旗161个行政村建立了“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解决了群众办事难和办事远的问题。“让百姓办事少花钱、少跑腿,这是件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在迟亚玲眼中,行政审批下沉到村,是坚守民生底线、增加民生福祉最生动的实践。
打开马鞍山村便民服务中心的电脑,可以看到村里已和旗政务服务中心联网。低保、合作医疗、宅基地审批、农机补贴等15项即办事项,办事人员打开电脑就能在授权范围内直接为农民办理。其他不能马上办理的事项,可由办事人员全程代办,百姓只要交齐所需材料,在家等待即可。目前,全旗的旗、乡、村三级政务平台已经互相联通,共同接入网上审批平台,实现了村组受理、部门远程审批、全程网络代办。
和刘志一样,喀喇沁旗大水清村的齐宏达夫妇也体会到村里“一站式”服务大厅带来的方便和快捷。一周前,齐宏达到村里的服务大厅,向工作人员询问办理计划生育服务证的手续。工作人员一一给他写了下来,还叮嘱他交了材料7天后就能来取证。现在刚刚拿到计划生育服务证的齐宏达十分感慨:“多亏了大厅的工作人员。要不然光准备材料,我就得来回跑好几趟,时间怎么也得半个月!”
锦山镇全太村党支部书记贾庆鹏介绍,过去农民进城办事,第一回是问路,问清相关部门在哪、需要什么手续;第二回能把材料带齐就不错了,还有可能遇到找不到人、时间不对的情况。现在政务服务进村后,群众不出村就能办理各类证照。“我们这些村干部过去是分室分桌办公,现在是同室一桌办公!”村里成立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后,取消了原来的办公室,村干部全部到大厅里办公,成了服务大厅的办事员。眼下,覆盖全旗的161个“一站式”服务大厅,可以办理即办事项和代办事项共161项。截至目前,全旗乡、村两级共代办群众各类事项上万件,代办成功率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