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发挥群众在社区服务上的主体作用,一直是红山区三中街街道研究的重点课题和努力方向。为了让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中承接更多的功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他们以“党建引领,三社联动,信息化支撑”为思路,通过在各社区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器,多措并举培育群众自组织,从而激发了社区草根组织活力,实现了社区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搭建“一个中心、两个站点、四个网络”服务平台。为了让社会组织健康成长,三中街街道从搭建平台着手,投入20万元,先后成立了街道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并选取试点社区,建成两所社区社会组织孵化站点,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和社工7人,构建起了中心、站点、社工、志愿者四级服务网络。通过提供能力提升、问题诊断、人才培养和项目培育等针对性服务,帮助社会组织加快成长。
打造特色公益项目。他们以社区服务类、慈善救助类等专业化服务为重点,推动社区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的培育与发展。投入4万元,举办三中街办事处首届社区金点子提案大赛,通过引入社会资源提升公共服务,购买公益服务项目,逐步形成了“慈孝理发屋”、“花儿开在夕阳下”、“红星流动诊室”、“红姐热线”、“社区调解会”、“助残志愿行”、“环卫工人驿站”、“社区大讲堂”等20余个社区公益项目。
充实社会组织力量,组建“社区能人库”。为不断充实社会组织力量,三中街街道启动“微邻里”和“社区能人库”帮扶计划,依托“互联网+”社区微公益服务模式,通过招募志愿者,吸纳社区能人,逐步成立了“夕阳巡逻队”、“敬老助残服务队”、“爱心捐助队”、“三八巾帼队”、“绿色低碳环保队”、“文体服务队”、“大学生志愿者队”7支社区服务团队和3支企事业志愿团队,进而实现了社区服务队伍梯队培养。
联合共建推动组织培育。该街道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先后与区民政局、团区委、区妇联等部门以及辖区学校、企业建立了社会组织培育合作关系,与红山区一小、五小、红山区幼儿园等学校分别签订共建协议,以“实习、实务、实训”为宗旨,携手打造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同时,着力推进爱心企业家联盟、社区志愿者联盟、社区微公益记者团等团体组建工作,设立社会组织伙伴日、公益体验日、媒体开放日等活动节点,通过打造外部环境,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了社会组织组建、成长和壮大的良性循环。(记者王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