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正文   
暖心!我区1名记者获2016年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援助
内蒙古新闻网  16-12-09 18:36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近日,2016年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援助名单和金额正式公布,内蒙古铁道报社1名记者获得援助,12月9日援助金由内蒙古记协发放。

  据了解,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是由中国记协设立的公益性资助项目,于2014年正式启动,旨在对因公殉职、因履行新闻职责身体伤残的新闻工作者进行援助,保障我国新闻工作者依法从事采访报道活动,引导新闻工作者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切实履行新闻工作者的崇高使命。项目实施3年间,累计援助新闻工作者46人,我区有2名新闻工作者受到援助,获得援助金共计10万元。

  如此暖心的公益项目还是值得你我详细了解一下的。

  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的援助对象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首先,必须是持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新闻记者证》或与新闻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的新闻工作者。

  新闻工作者出现下列3类情况之一的,可以获得本项目援助:1.因公殉职;2.因履行新闻职责身体伤残;3.经审核认定的其他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被评为烈士的新闻工作者,按照《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伤亡抚恤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执行;参加工伤保险的因公殉职新闻工作者,按照《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执行,均不再享受本项目援助。

  援助等级和金额是多少?

  根据援助对象的不同情况,援助金额分为三个等级:1.因公殉职30万元;2.严重伤残5万元;3.一般伤害5000至1万元。

  我区获得援助的2位新闻工作者均为第2个等级。

  细心的你肯定会问,援助金从哪里来?

  本项目经费来源包括:1.党和国家有关部门资助;2.社会捐助;3.利息等其他收入。本项目经费支出包括:1.支付援助金;2.开展项目调研和其他管理支出。(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柴思源)

[责任编辑 王彤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湖面未冻实,上冰有危险!
【现场】台湾农业专家来呼“送经”
内蒙古边防总队新训团新兵完成训练任务
武警总队医院送给托克托县医院价值5万元电脑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赤峰12.03瓦斯爆炸事故32人遇难 149人安全升井
• 赤峰市一煤矿发生爆炸事故 李纪恒对救援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布小林赶赴现场
• 布小林:深刻汲取教训 从严全面彻底排查安全隐患
• 李纪恒:严格督察检查 严肃追责问责 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抓好安全生产
• 国务院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宝马矿业“12·3”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组成立
• 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李纪恒主持
•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召开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第一次筹备会议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迎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走千村万户 讲精彩故事】点赞百名好支书
• 【专题】亮丽风景线·走遍内蒙古
• 【专题】第十三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