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孩子,虽然身有残疾,却同样渴望能在操场上奔跑,他们虽然是学院足球队的一员,却从未见过专业的球鞋。作为本报“伊利雄风·活力内蒙古”——2016草原足球季大型公益活动的重要一项内容,“足球进校园”活动自开展以来便受到众多学校的关注。12月19日,记者踏上了为14所小学赠送足球装备的路途,并带领专业的足球教练,为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上了一堂专业的足球课。

幸福南路教育联盟第三校区领到了足球装备

破旧的球网

分组上课

特教学校体育老师白捷(左)学得很认真

带球过桩
学校有了新操场
12月19日上午,记者带着足球装备来到达拉特旗特殊教育学校,这所位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特殊教育学校始建于2003年,是目前唯一一所旗县区创办的,集残疾儿童特殊教育、康复理疗为一体的公立特殊教育学校。学校现有适龄残障儿童62名,其中智力障碍儿童56人,学生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记者在达拉特旗特殊教育学校看到,学校新建了操场,已经画好了线,但是还没有安装足球门。学校里仅有的6颗足球已经破旧不堪,当崭新的足球和训练装备摆放在操场上的时候,孩子们都好奇地看着,小心翼翼地用手摸摸。
该校唯一的体育老师白捷已经在这里执教9年了,她说:“我们每天都有体育课,但是都是进行协调训练。有的孩子喜欢踢足球,但是他们的智力却根本无法理解足球规则,所以我们无法组织足球队,更无法参与比赛。足球对于他们来说,只能是单纯的游戏。”
特教学校校长马耀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为残疾儿童的身体康复提供支持和帮助,为他们今后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搭建平台。但是,由于孩子们有不同程度的残障,所以他们很少能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去年学校新铺了草坪,其他体育设施也在逐步完善。我从《北方新报》上得知了足球进校园活动,希望通过参与本次活动,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也能够享受到足球带来的快乐。”
3个小游戏学习40分钟
除了足球装备,内蒙古足协体能教练员庞蒙也跟随本报记者为这里的孩子上了一堂专业的足球课。说起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上足球课,庞蒙还是颇有经验:“之前,我曾为呼和浩特的聋哑儿童上过足球课,我还学会了不少手势呢,希望在今天的课堂上可以用得到。”可是,到了现场,当庞蒙看到身材比他还高大,但是语言表达都成问题的学生时,他傻眼了。庞蒙悄悄地对记者说:“这个学校的老师太不容易了。”
负责美术和蒙氏教育的老师康丽一直在场边注视着这些上足球课的孩子,她说:“虽然,我们这里主要招收适龄儿童,但是有些孩子的实际年龄已经超过18岁。由于大多数孩子都是智力残疾,来学校的时候生活无法自理,所以我们这里的教职员工不仅要代课,还当保育员。尽管老师们付出了很多,但是孩子们的进步还是很缓慢。”
3个简单的锻炼协调性的小游戏,16个孩子学习了40分钟。庞蒙一边口述一边演示,孩子们看不懂镜面动作,他就站在他们前面带着他们练习。学校的教导主任王飞一直在旁边认真地学习,他说:“专业的足球教练来一趟不容易,但是我们的孩子太难教了。我们先学会,再慢慢教孩子们吧。”学生们分不清左右脚,王飞就蹲在旁边用手掰他们的脚一点点纠正。一堂课下来,当部分孩子能简单重复了,而王飞和康丽已经满头大汗了。
与此同时,操场边上还有40个孩子眼巴巴地看着,有的孩子缠着老师也想参加。康丽说:“今天上足球课的16个孩子都是我们精心挑选的,虽然其他孩子也想参与,但是他们的智力恐怕都听不懂足球教练说的话。”
没有球鞋的学院足球队
离开达拉特旗特殊教育学校,记者一行又来到了包头市青山区的幸福南路教育联盟第三校区,这所位于城乡接合部的学校,94%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占学校总数的52.7%。
学校的操场已经相当破旧,足球门上的球网根本无法网住足球。
该校5年级的常悦和李靖茜都是校足球队的女队员,她们都很喜欢踢足球,但是她们都没有见过专业的足球鞋,她们每天都是穿着运动鞋训练。记者看到,她们的运动鞋鞋底已经看不出花纹,鞋侧面磨出了毛边,鞋面细小的地方已经开胶了。
冯子斌是该校的体育老师,他来到这里1年半,组建了校足球队。他说:“我们学校的男孩子都很喜欢踢足球,但是这里的学生人数少,不少孩子家庭经济困难,孩子们连足球鞋都没有。每次参加比赛的时候,我告诉他们尽量穿运动鞋。看着对手都穿着专业足球鞋,我特别担心孩子们在比赛中受伤。”每天足球队要早晚训练两次,每到下午的训练,冯子斌都尽量缩短时间。他说:“有的家长中午顾不上给孩子做饭,孩子只能吃点剩饭。下午训练,孩子体能跟不上,很容易晕倒。”
校长刘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学校孩子的体能素质特别好,多次在包头市青山区的运动会上拿到名次。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足球教练和训练器材,我们学校的校园足球运动还没有突出成绩。贵报的活动正好解决我们这方面的困难,真是雪中送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