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探索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径,2016年,在全市范围启动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和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创建工作。宁城县、克旗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宁城县被评为全国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阿斯哈图石林通过国家5A级景区资源评价,赤峰市成立“赤峰旅游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为下一步构建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提供支持。与南开大学展开战略合作,发挥其学科优势助力赤峰旅游发展。市政府出台《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乡村旅游工作取得突破。承办了“中国旅游日”内蒙古分会场活动,受到了各界好评。旅游宣传推介首次踏出国门,开拓了韩国市场。赤峰国旅通过国家旅游局“全国旅行社标准化试点单位”终期评估验收,成为自治区旅行社行业唯一一家“标准化”旅游企业。敖汉温泉城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玉龙沙湖景区、赤峰国旅荣登国家旅游局“十一”假日旅游“红黑榜”的红榜榜单,玉龙沙湖景区获评旅游安全保障最佳景区。预计到12月末,全市旅游接待人数将达到1400万人次,旅游收入将突破2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5.3%。
全域旅游与项目建设持续发力
石林景区成功通过国家5A级景区资源评价,翁旗玉龙沙湖编制完成5A级景区创建方案。在全市开展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宁城县、克旗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宁城县制定实施《宁城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实施方案》,编制《宁城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完成投资8250万元。
2016年计划新建项目28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旅游重点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95.86亿元,实际开工项目23个,实际完成投资9.6亿元。邀请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北京大学青鸟集团青瑞聚信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中投集团、北京新颐集团、北京中锟聚琳集团来赤峰市开展旅游投资项目考察,深入交流,全面对接,力争促成项目落地实施。与城投公司合作,积极推动赤峰旅游综合服务管理中心项目建设。
公共服务与乡村旅游多项突破
2016年完成新建、改建旅游厕所89座,在建2座。开工建设四个自驾车营地。克旗黄岗梁自驾车营地在办理林业手续后投入运营,火车营地、自驾营地和餐饮综合楼建成试运营。翁旗玉龙沙湖自驾车营地已累计完成投资650万元,插电插水装置全部安装调试完毕。三座店水库自驾车营地完成规划施工图设计,完成平整土地及绿化美化工作。宁城道须沟自驾车营地项目办理完上报手续,待县政府上缴资源评审费用后,可以开工建设。
全市在建的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到52个,其中初具旅游接待能力的旅游村48个,超额完成年初预定的发展2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的任务。乡村旅游村累计投资32063万元,接待户发展到969户,比上年增长61.5%。选定了30个重点村先行发展乡村旅游,树立行业典型。投入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奖补资金1500万元,用于旅游重点村的旅游标识、旅游厕所、游客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奖补。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累计培训乡村旅游经营户、重点旅游村干部等人员约400人次,累计培训时间超过15天。
旅游宣传促销推陈出新
赤峰市创新旅游营销新思路,建立“旅游局+景区+旅行社”宣传模式,赴全国50个城市进行赤峰旅游专题推介。开拓国际市场,在韩国的釜山、大田、全州等5个城市召开了赤峰旅游宣传推介会。加大主流媒体宣传力度,多次在央视、央视网、北京FM96.9电台、《中国旅游报》、《赤峰日报》等媒体播放或刊发赤峰旅游专题节目(广告),参加自治区旅游局组织的中央电视台2017年全区旅游形象广告宣传活动。启动了冬季旅游宣传工作,举办“冬季旅游惠民节”,推出冬季旅游产品及线路并在《赤峰日报》《红山晚报》以专版形式刊登。发放“旅游一卡通”,与“京津冀旅游一卡通”一同走入市场,为跨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全年共开通济南、青岛、烟台、临沂、郑州包机72班144班次;吉林至赤峰旅游专列1列,延吉至赤峰旅游专列6列。开展全市休闲精品旅游线路设计大赛,丰富和完善产品内容和要素。征集了来自19家旅行社的41条精品旅游线路,增强了赤峰旅游品牌效应。改版完成赤峰市旅游局官方网站,全面实现网上预订、在线支付功能。赤峰旅游信息一站式平台整体框架设计完成。
智慧旅游与旅游商品强力推进
制定了《赤峰市智慧旅游建设方案》,筛选阿斯哈图石林、达里湖、玉龙沙湖、道须沟等六家景区作为智慧旅游景区试点单位。进一步调整完善赤峰旅游咨讯网功能。开展了旅游大数据的采集工作,对全市3A级景区游客客流量、客源地、消费行为等数据进行采集。完成全市部分智慧旅游试点景区720°全景图片的拍摄。争取到自治区旅游局项目资金100万元,用于赤峰旅游信息一站式平台建设。
加强组织,推动成立赤峰市旅游商品协会。组织重点旅游商品企业参加义乌、北京、天津、四川、内蒙古等大型旅游商品博览会,三家旅游商品企业在第三届内蒙古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中获奖。整理完善赤峰市旅游商品档案,整理全市文化旅游商品268家企业名录,其中全市旅游商品122家,列出重点旅游商品企业67家。初步整理赤峰有礼系列旅游商品10大类140种。组织14家旅游商品企业与达里湖、阿斯哈图石林等高A级景区进行调研对接,协调赤峰特色旅游商品进入高A级景区展销。筹备三家建设文化旅游产品创意研发基地和旅游产品展示展销基地,建设“品质赤峰”旅游产品展示展销基地。
服务质量和监管水平得到提升
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监督,加大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曝光力度;完善准入退出和激励制度;在赤峰旅游网和官方微信平台开辟游客满意度调查系统,推动赤峰市旅游质量体系建设。推进在线办事职能。在赤峰旅游网开通在线办事专栏,将旅游行政许可的法律依据、办理流程及材料申报上网公开。推进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通过树立旅游标准化企业,发挥标准化示范效能,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举办文明旅游专项活动,推进文明旅游工作。加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创新导游管理体制,执行导游员注册管理。在导游培训中创新使用“云课堂”加大导游员培训工作。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导游员风采大赛,大赛选拔出10名金牌导游员和10名优秀导游员,树立导游队伍的标杆。推进智慧旅游监管水平。对出境(赴台)旅游团队进行网上审核监管,2016年共对325个团8062人进行了备案审核管理。
改革创新旅游执法工作机制,推动克旗成立旅游警察中队,翁旗成立旅游综合执法大队。积极开展旅游市场秩序集中整治工作,1至10月份全市共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检查、旅游安全检查7次,抽查旅游企业96家次,向相关涉旅企业发出口头和书面整改意见38条,查处违规导游23名,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23份,处罚金额总计22000元。强化法制宣传。在“赤峰市旅游执法支队”公众微信账号上累计推送旅游法律、法规条文、文字解释等相关信息317条,向自治区旅游局报送旅游市场整顿和文明旅游信息30多条。认真受理旅游投诉,1至10月份共收到旅游电话投诉案件292起,接受电话咨询500次,全部办结。(记者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