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正文   
内蒙古“另类”竞技迎新年:牧民比赛削鼻棍、搓驼绳、赛红驼
内蒙古新闻网  17-01-03 09:00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图为挤驼奶比赛现场。 嘎茹迪 摄

  “鼻棍虽小,但在驯驼工具中,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2日,在削鼻棍比赛场上,牧民孟克侃侃而谈。

  新年伊始,中国北方边陲小镇潮格温都尔出奇的热闹,这源于魅力巴彦淖尔·丝绸之路·首届乌拉特国际骆驼文化旅游节的举办。主办方将削鼻棍、搓驼绳、挤驼奶这些来源于草原牧人生产、生活必备技能搬到了竞技场,不仅受到了当地牧民的欢迎,同时还吸引了大批游客到现场观赛。平时寥寥无几的赛临路上车辆络绎不绝,外地游客纷纷向路边执勤的交警打听着主会场的具体位置。

  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削鼻棍比赛正式开始。只见参赛的牧民们手拿蒙古刀快速将小木棍削成笔直。手起刀落,木屑飞舞,不一会儿一根鼻棍就呈现在了眼前。

  记者看到,鼻棍状如铁钉,一头粗,从粗头逐渐变细。孟克告诉记者,鼻棍一般用红柳、野杏树等木材制成,直径约1.5厘米、长20厘米左右。“骆驼是力大身高的动物,人对它的控制与指挥全靠将缰绳系在鼻棍上进行。”孟克说。

  除了鼻棍,驯驼的另一个重要的工具是缰绳。参赛选手将驼毛絮成条状,用双手掌把絮好的驼毛分开,用正反两种搓捻法,将毛絮条搓捻在一起。孟克说,因为牧人御驼的缰绳普遍以驼毛为原料,掌握一手好的搓毛绳技术对于一个养驼人来说非常重要。

  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被誉为“戈壁红驼之乡”,是古代丝绸之路、万里茶道重要驿站之一。蒙古族驼具制作工艺是具有系统制作理念和技巧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能,它包含、渗透了乌拉特骆驼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独特元素,是地区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乌拉后旗旗委副书记、政府旗长贾培新表示,举办骆驼文化旅游节,旨在弘扬骆驼文化,打造展示乌拉特后旗形象新名片,助力乌拉特后旗绿色崛起。“乌拉特人敬驼、育驼、驯驼、塑驼,形成了崇尚自然、忠厚善良、负重前行、坚韧不屈的红驼品质,我们将弘扬好红驼文化和精神。”贾培新说。(张林虎刘尚峰)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不忘初心 走向明天”人民网徒步迎新活动呼和浩特站启动
裸膀滑冰迎新年
秀新衣 迎新年
温馨过元旦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内蒙古大部“冰”临城下 多地现-40℃极寒天气
•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对5名拟提任厅局级领导干部进行公示
• 2017年在中国坐飞机又有新规 快来学习!
• 一起来看 您的“养生真经”取到手了吗?
• 我们该如何养老?是时候该有计划了
• 刨根问底,千人错领400万低保谁之过?
• 情人节我们收到的是月季?快来鉴别!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专题】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
• 【专题】聚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 【专题】第三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