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阅读开始成为人们休闲生活的重要部分,国人的阅读状况也是大家一直关注的话题。那么在过去的2016年,我国国民的阅读状况有何变化?你又为这些变化做了多大贡献呢?
我国国民阅读现状
阅读宏观趋势:呈总体上升态势
根据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民综合阅读率再创新高,达到79.6%,数字化阅读率上升到64.0%,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增加至4.58本。目前我国国民阅读率整体呈全面上升态势,包括综合阅读率、图书阅读率、数字阅读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在内的数据均全面上扬。
阅读方式:新兴媒体领衔阅读增长 微信阅读成“宠儿”
微信阅读群体通过手机微信进行的活动
在传统纸质媒介中,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在读书上用时长于每天读报的时间。
从新兴媒介来看,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分为微信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几种方式。
其中“微信”成为手机阅读接触者的首选,有大部分的人选择“微信”作为手机阅读的主要内容(微信内容包括:公众号推送的、朋友圈分享的文章等)。此外,从“微信”阅读使用时长来看,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不断增加。
中国人喜欢看什么书:纸质书偏爱畅销经典类 电子阅读中都市言情成“最爱”
根据调查,在手机阅读接触群体中,都市言情类电子书成读者“最爱”,其次为文学经典。紧随其后的是历史军事类、武侠仙侠类、玄幻奇幻类以及悬疑推理类电子书。
在纸质书方面,根据亚马逊公布的2016年度畅销榜单及趋势报告,《岛上书店》夺下2016年榜冠军;往年在榜的《解忧杂货店》《追风筝的人》和《自控力》依然坚挺在前十。另外热门影视剧对原著图书的拉动效应明显,比如《查令十字街84号》《欢乐颂》《余罪》等,都受影视剧热映拉动图书销售。而经典类书籍依然受读者追捧,例如《百年孤独》《活着》等。
国人的阅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中国国民阅读情况的转好,离不开下面几个因素的作用:
传播形式更多元
书太多,到底该读哪本?哪些书是某领域的必读经典?这些问题常令很多人头疼。荐书也因此应运而生,如今,新的技术手段为荐书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传播手段不断更新,直播、图书漂流等新玩法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读书圈。
例如在“书单来了”微信公众号主页面的醒目位置,有一个名为“书单库”的链接,点进去能看到一长串书单,包括人文社科、经营、科技、生活、文艺等诸多类别。
掌阅(iReader)手机客户端推出了读书类直播秀“女神夜读”,平均每期观看量可达15万人次,目前累计辐射“100万+”阅读人群,作家特辑还会根据不同作者定制访谈内容。
移动阅读市场持续发力
中国移动智能设备越来越普及化,刺激了移动阅读市场的活跃度。自2011年起,移动阅读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自2012年起,增加了1.2亿用户,2016年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规模达到7亿人,移动阅读市场收入规模达到135亿元。
未来,中国智能移动设备将越来越普及化,移动阅读市场的活跃度将进一步提高,用户规模的增长将推动整体阅读市场的发展。预计2017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将达到160亿元,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将达到7.2亿人。
创意实体书店助力传统阅
2016年,全国实体书店转型升级速度进一步加快:连锁书店提高开店频率,扩展多种业务;老牌书店改造升级、重新装修,拓宽店内业务范围。特色书店、医院书店、出版机构书店、24小时书店花样层出不穷。
另外,实体书店开始与网上书店进行融合发展,线上线下一体互动成为一个重要的模式。比如当当网宣布3年内建1000家线下书店、四川新华书店开办了文轩网等。还有些实体书店加载多元功能,提供咖啡、简餐、音乐、艺术、健身、创意产品,举办读书会、作家讲座及签售等线下活动,将书店真正打造成了“文化体验空间”、综合性的文化场所。
小编的话:国人阅读状况看好,离不开各方的努力。图书产业不断完善,电商与线下实体书店的共赢合作以及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一方面把阅读摆在了社会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2017年刚刚开始,快来整理一份阅读书单,体会学习的乐趣吧!(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实习编辑 王佳丽)
来源:综合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网易新闻、北京周报等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