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正文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民族文学翻译事业健康发展
内蒙古新闻网  17-01-15 18:08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有幸参加了第九次全国作代会,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很受感动、很受鼓舞。这是作家之幸事,文学之幸事、人民之幸事,国家之幸事。讲话真诚、热忱、深沉,本身就是一篇“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好文章。总书记提出的希望,字字句句紧扣人心,给了我们方向和力量。作为一名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者,感触颇深。

  首先是文学作品的精神追求问题。总书记在讲话中说“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他肯定了“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能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总书记还说“对文艺来讲,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

  文学翻译的使命,是把一个民族优秀的文学作品用另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如实而传神地传递出去,给另一个语境的读者展现那个民族的文学、甚至文化的精髓,展现那个民族整体的精神气质,让不同的文化气息相互流动起来,让人类共享更多的美好。

  当前,我国的文学,无论是汉语写作,还是少数民族写作,作家很多,作品很多,名家辈出,一片繁花似锦。作家们的作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也是琳琅满目。生活所在之处,人生百态。作家可以用他的文学之笔,刻画这生活的林林总总,包括一些丑恶的社会现象、人性的堕落、一小撮人的颓废等等。如果这样的作品,像鲁迅先生的文章,能成为一剂良药或烈药,唤醒一种精神萎靡,或者医治一些社会病灶,那也是好的。如果达不到这个效果,反而适得其反。总书记在讲话中说“创新贵在独辟蹊径、不拘一格,但一味标新立异,追求怪诞,不可能成为上品,而很可能流于下品。”

  全球化的今天,迅猛的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精彩,也有不堪,不只是良品,也有糟粕。文学亦如是。面对文学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文学翻译面临的最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选择问题。我个人认为,一个合格的文学翻译人员,必须有文学批评家的审美和价值判断能力,从而做出必要的识别和选择。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好译出语境文学发展的脉络,了解译入语境文学的渴求,选择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好作品,传递真善美的正能量,做人类文明真正的桥梁和纽带。

  其次是文化自信问题。总书记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提出,“四个自信”成为面向全党的正式提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框架下的新概念。文代会、作代会上,他进一步阐释“文化自信”,并对我们文艺工作者提出了要求。他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

  文化自信,也是一个文学翻译家应具备的素质。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一个蒙古族知识分子,业余从事蒙译汉文学翻译。我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不只是自信,而是深深的热爱。蒙古民族,给予了我美好的母语,给予了我历史的厚重感,给予了我丰富的文化滋养。作为这个民族的知识分子,我坚信,蒙古族文学所传递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将给我国的文学,乃至世界文学,注入一股清泉、一股真善美的力量。我翻译蒙古族著名作家阿云嘎先生的长篇《满巴扎仓》,就是被这样的力量所驱动的。这部小说的结尾,将多方争夺的蒙药秘方公之于众,让它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我想,这是一个作家的高度和胸怀。当然,这也是蒙古民族的高度和胸怀。

  总书记的讲话,更加坚定了我的文化自信,我的理想信念,我会更加奋力于我的文学翻译事业,译介更多优秀的蒙古族文学和蒙古国文学作品,给汉语读者展现蒙古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会译介优秀的汉语作品,呈现给蒙古语、蒙古国读者,通过文学翻译这个美好的载体,让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之间产生更多的相互认同、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从而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作者系自治区文学翻译家协会会员)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院秀琴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 李珍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定格】迎春迎庆 欢欢喜喜录春晚
【现场】首府年货大集来了,买买买!
政协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开幕
【表情】从业人员4万人 阿左旗成为全国首个“观赏石之城”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对44名拟提任厅局级领导干部进行公示
• 关于职称制度改革,你想知道的全在这里
• 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传达学习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和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
• 坐1小时=抽2支烟……你还坐以待毙吗?
• 呼和浩特人,你到底骄傲什么?
• 2017年公交再发力:快速公交、旅游线路将“上线”
• 实用攻略|微信小程序走红“剑指”APP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专题】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
• 【专题】聚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 【专题】第三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