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春为儿童季节性疾病高发期,近几年,全国多地出现局部性、阶段性、结构性医疗资源短缺现象。2016年全区儿科年诊疗人数258万人次,年住院人数13万人次,其中95%以上是在综合医院的儿科诊治。就医高峰期,医疗准备工作一直处于被动应对状态,导致儿童看病难、就医难,影响了儿童健康权益的保障,身为儿科医生的朱华委员对此非常关注。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稳步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朱华委员有自己的见解:“我区2016年出生人口比上一年度增长近4万人,婴幼儿和孕产妇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儿科医务人员在人员紧缺、工作强度高的情况下,为自治区医疗卫生事业做出很大贡献。”她介绍,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意见的通知》,我区结合实际,专门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2016—2020年儿科医务人员培养规划方案》,就是为了加强儿科医务人员培养和队伍建设,完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改革与创新,缓解我区儿科医务人员短缺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朱华委员建议,除了在宏观上做好儿科医务人员发展规划外,各级医疗机构还应扎实制定儿童就医高峰期医疗需求应对预案,采取弹性排班制,根据需求恰当充实岗位,建立儿科门急诊与其他临床科室有效衔接的绿色通道,确保就医流程及时顺畅。尽快建立我区儿科人才数据库和实时监测体系,按照培养规划,规范培训提升一批、临床医师转岗一批、培训考核加注一批、定向招聘一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到2020年,全区新增儿科床位6000张,儿科执业医师总人数达到3000名。(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