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8亩多地,3个大棚,去年由于信息少,技术差,赶上的季节不对路子,种的油菜没能卖上一个好价钱。今年,在红山区残联和红庙子镇政府的指导下,我家3个大棚种的都是小葱,估计价格不会太低。今天,我就是来学习技术的。”1月11日,红山区红庙子镇51岁的残疾人孙连对记者说。
听说记者来了,53岁的残疾人范景兰也凑上前来:“我养了100多只九斤红公鸡,全是土鸡,吃的全是自家地里种的粮食,每只卖七八十元。我还种了14亩地的玉米,今天也来学习种植和养殖技术,别看我是残疾人,咱也要脱贫致富呢。”
2017年红庙子镇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开讲了,技术人员生动的讲解博得了在场100多名残疾人的阵阵掌声。
红山区残联理事长付广新说,今年红山区残联对100名农村残疾人进行了培训,帮他们系统地掌握种植、养殖和农业生产知识,提高自身技能本领,增加就业创业机会,改善生产方式和家庭生活状况。这样的培训,红山区残联已连续举办了4年。
红庙子镇鼓励残疾人发展果品种植产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引领村民开展果品种植,新增西瓜、香瓜等种植面积840亩。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村家庭包括残疾人家庭收入的主渠道。
人勤春早“充电”忙,身残志坚奔小康,一幅新春的画卷正在红庙子镇徐徐展开。(记者李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