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多轮驱动加快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锻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下面我们连线记者皇甫秀玲,让她谈谈依靠众创空间实施创新驱动给首府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
皇甫秀玲:目前,呼和浩特市打造了20多家创客空间及众创空间试点和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全要素、低成本、开放式、便利化的创新驱动平台和载体,为首府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食品安全及饮用水检测平台建成、新能源电动公交车全城覆盖“掌上青城”上线运行,到校园APP、在线课程等互联网教育应用,从远程医学交流服务平台建立到大青山万亩草原生态修复,无不体现首府创新驱动一路快马加鞭,有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进而惠及民生百姓的丰硕成果。
主持人: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分享经济。下一步创客中心有怎样的发展规划亮点?
皇甫秀玲:据呼和浩特云计算大数据创客中心负责人云埃俊介绍,借助自治区“两会”春风,创客中心将全面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下一步,将利用颐高集团丰富的运营经验和广泛的行业资源进行招商运营,逐步打造更有效率的政务生态系统、更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更有魅力的自然生态系统、更加和谐的社会生态系统,吸引并孵化更多企业走上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推动全市创新驱动快速发展。
包钢:稀土钢铁两翼齐飞
主持人:自治区“两会”提出要大力促进“五化”协同,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包钢作为自治区工业的脊梁,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如何实现老企业的转型升级?让我们连线记者吕学先,请她介绍包钢将创新驱动作为引擎,在钢铁普遍过剩的大环境中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
吕学先:包钢拥有铁、稀土等元素共生、世界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包钢明确了以稀土为重心的转型战略,核心就是做强做大稀土产业,打造国内最强、世界一流的稀土行业领军企业;做优做特钢铁产业,打造全球最优稀土钢产品生产基地。因而,包钢新型工业化道路核心就是“稀土+”战略,一是稀土产业实现资源开发、生产、科研、贸易一体化;另外是钢铁产业要擦亮稀土钢品牌,成为供应全球的稀土钢系列产品生产、服务企业。
主持人:下一步包钢创新驱动的发力点在哪里?
吕学先:创新驱动是支撑包钢发展的引擎。不久前,内蒙古希捷环保科技公司年产5万立方米稀土基SCR烟气脱硝催化剂生产线开工建设,标志着包钢“十三五”以稀土为重心的战略转型拉开序幕。众多科技成果实现工业转化和产业化的延伸,2016年生产稀土永磁磁共振成像仪48台,镍氢动力电池45万只,LED封装生产线生产灯珠8.3亿颗。与此同时,稀土钢材产品也在国际国内大放异彩,稀土高强钢、高钢级管线钢、高建钢板材,高速钢轨,无缝钢管等优质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国及自治区重点工程项目中亮相,赢得良好口碑和赞誉。“十三五”,包钢将在稀土、稀土钢、白云鄂博矿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中创新攻关,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树立包钢坐标。
乌海:创新驱动发展能源化工产业
主持人:乌海市是我区重要的能源化工产业基地。近年来,乌海市通过不断实施创新驱动、提升产业内在竞争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我们连线记者于海东,请他介绍一下乌海市在能源化工产业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于海东:近年来,乌海市不断出台鼓励措施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投入逐年提高,近两年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2%,连续两年位居自治区首位。截至目前,乌海市已有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16家,主要分布于氯碱化工、煤焦化、能源等领域。这16家企业研发中心完成研发项目及科技成果推广80余项,形成自主知识产权51项。乌海市也因此两度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乌海市围绕能源化工主导产业,帮助君正、黑猫等20多家企业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39个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企业开展科技合作30余个项目。
主持人:乌海市将有哪些新思路和新举措?
于海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通过增加科技创新投入等一系列举措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乌海市提出要把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之策,逐步将发展方式导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将健全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建立以科研能力、成果转化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最大限度发挥人才在创新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主持人:托雅
连线记者:
皇甫秀玲(内蒙古日报社呼和浩特记者站)
吕学先(内蒙古日报社包头记者站)
于海东(内蒙古日报社乌海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