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滴水成冰。一场清雪过后的林西更加寒冷,可一走进林西县十二吐乡苏泗汰村王明和的蔬菜大棚,一股潮湿温暖的气流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成片的叶菜枝繁叶茂,青翠欲滴;翠绿色的枝头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西红柿,煞是喜人。看到客人垂涎欲滴的模样,棚主人毫不吝惜地给到访的客人每人摘了一个,咬一口,一股清香的鲜味瞬间布满味蕾,弥散在唇齿之间。
攀谈中,记者了解到,王明和一家前几年在外地打工,黑白倒班干活,干了几年身体就吃不消了,得了严重的胃病,几年积累的积蓄因为治病所剩无几,听说家乡搞设施农业建大棚,他和妻子决定返乡创业。两年前,一家人承包了两个大棚,每个棚7分多地,全部种西红柿,一年能种两季,一季栽4000多棵秧,每棵秧能结20多个果,每个果都在半斤左右,一个季度一个棚总产量大概在12000—15000斤左右,两个大棚每年的纯收入在7万元左右。因为有外出打工积累的经验,夫妻俩一个跑外销售,一个在家里管理大棚,经营得有声有色。
十二吐乡设施农业负责人王永军介绍说,这些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不断提升,新鲜、绿色蔬菜在市场上常常供不应求。
十二吐乡位于林西县城南10公里,近郊土地资源丰富,蔬菜种植、销售优势十分明显。为建立特色产业,顺利摘掉“贫困村”帽子,十二吐乡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种养殖业,带领农户走上致富路。经过近4年的产业扶持,该乡已分别在5个行政村建设蔬菜暖棚169栋、冷棚100栋、蔬菜交易市场2处、蔬菜保鲜库1座,使设施农业成为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金产业”。
“蔬菜大棚只是我们助农致富产业链中的一环,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依托近郊区位优势,鼓励更多农户从事种养殖产业,并逐步打造集农事体验、休闲采摘、餐饮等于一体的近郊旅游产业,让贫困户从中获得更多收益。”王永军信心满怀地说。(赤峰日本记者孟静航张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