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专家的现场讲解,我掌握了家庭农场经营的许多知识,回去后我要把这些知识运用到管理当中,尽全力把家庭农场发展得更好。”近日,在林西县第一期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班上,来自新林镇的家庭农场场主刘百承高兴地说。像刘百承一样,今年以来,林西县就有3000多名农牧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及农民骨干,接受了农技专家们送出的科技“大礼包”。
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林西县紧紧围绕市委“3661”工程部署,通过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着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推动了农牧业生产健康顺利发展。
针对农牧民素质偏低、接受新事物较慢等实际,该县每年冬季都大规模组织农牧民,按照农牧民“点菜”、政府“下单”、机构“配菜”、专家“掌勺”的“菜单式”培训方式,开展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在农牧业生产过程中,每年都抽调农技专家、“田秀才”100多人次,组成科普工作队,分期、分批深入到各乡镇、街道,围绕农作物田间管理、设施蔬菜种植、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畜牧养殖、农资识假防假等内容,采取集中授课、田间地头示范、播放电教录像、散发宣传资料等方式,面对面、手把手地对农牧民群众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
为提高科技培训的时效性,县农业部门推出了“包村联户”制度,要求每名农技人员与10户农民科技示范户建立科技服务合同。农技人员与农牧民通过“联络卡”建立联系,农牧民生产中遇到技术问题,直接拨打卡片上的电话,农技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科技服务。新城子镇七合堂村农民吕忠申种植了2棚设施红提,由于没有种植经验,他种植的红提经常发生病害,县农业局专家接到求助后,经过现场会诊,给出了具体的防治方案,去年他种植的2棚美国红提喜获丰收,收入达到10万元。吕忠申高兴地对记者说:“我是种大田作物出身,对设施果树种植技术不是很了解,多亏了县农业局的专家来给我做指导,现在我对种好设施红提充满了信心!”
在科技培训过程中,该县积极争取涉农项目,因地制宜创办农业科技试验基地,做精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样板田,通过现场示范、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该县还依托“农业科技服务直通车”、“农民田间学校”、“农业短信服务平台”等载体,努力使科技培训形式更加灵活机动,培训内容更加切合实际。2016年,该县农业科技人员共下乡300余人次,培训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场主、经纪人、种养大户及农民骨干3000余人次,指导科技示范户800余户,接受农牧民电话咨询500余人次,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赤峰日报驻站记者刘兴宇通讯员邹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