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草原:
牧草长到膝盖那么高了
冬天的锡林郭勒草原自有一番雪花飘、冬草黄的独特景致。
“今年不用担心没牧草过冬了,前两个月我去打草,牧草都长到膝盖那么高了。7000多亩草场打了4000捆牧草,足够自家牲畜过冬了。”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巴彦淖尔嘎查牧民朱宝忠是个精明人,掰着手指头又算了一笔账:“我们家草场一亩能出60多斤草,按市场价一捆草22块钱计算,4000捆就是8.8万块。过去一年买草过冬的费用就得五六万块,这一进一出,多了10多万不是?”
根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按一亩草场补贴1.71元,朱宝忠家的7000多亩草场,每年可拿到1.3万余元的补贴。他用这笔钱加上其它补贴,新盖了棚圈、机井房、储草棚,还进行了羊种改良。
草原美景一直是内蒙古人的骄傲。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和乌拉特六大著名草原,让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区域占到了中国草场面积的35%以上,是全国最为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
对于世代逐水草而居的牧民来说,草原就是他们的家,就是他们生产生活的基本物质资料。然而,草原本身就是生态环境脆弱的产物,草原植被群落一旦遭到破坏,发生逆向演替,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恢复。
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已经启动,我区有10.2亿亩可利用草原纳入补奖机制范围,其中禁牧休牧4.05亿亩、草畜平衡6.15亿亩,每年能获得国家草原补奖资金45亿多元。
这不仅仅是一笔经济账,更是一笔多赢的生态账。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推动下,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由原有的粗放型草地畜牧业,正逐步向建设型、生态型的现代化草地畜牧业转型。草原监测数据显示,全区草原植被平均盖度达到44%,优良牧草所占比重提高到81.1%,野鸡、狐狸、狼、草原鹰等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已接近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最好水平。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这句歌词耳熟能详,壮美的内蒙古草原令人迷醉。
“要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行好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善待草原的新要求。
内蒙古的热土,激荡着绿色的情愫。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美好愿景:“我们一定要走好绿色发展之路,使内蒙古的草原林海、沙漠雪原、湖泊湿地成为聚宝盆,让内蒙古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民更开心。”(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贾怡媛 施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