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一面镜子,从中既看到过去,也映照现实,更昭示未来。
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留下了“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殷殷嘱托。
这是一种敢于担当的抉择——为了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内蒙古痛下决心,努力减少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持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产业结构调整吸引回乡游子
乡情,永远是游子的牵挂。
2017年元旦,郝建平回老家呼和浩特探了一次亲。在沈阳做汽车销售生意10年多,他每天必做的功课是:网上浏览发生在家乡的新闻。
这次回乡,他去了一趟坐落在土左旗的呼和浩特新能源汽车项目区。走进这个2016年9月19日正式开工、总投资200亿元的项目现场,他被眼前的场景吸引了。
冒着冬天凛冽的寒风,项目区工人依然穿梭于整装车间与零部件仓储区。
“项目即将投产,它既是高科技项目,也是环保产业项目。汽车百公里能耗费用7块钱,汽车电池全部充满电只需要3个小时,可行驶200公里……”
听着项目区刘旺经理的介绍,郝建平暗下决心:要拿下汽车在东北的销售代理权。“没想到,呼市能有这样的好项目,和过去连普通汽车都生产不了的记忆比,这些变化就像做梦。”
郝建平眼中梦境般的变化,却是真实的存在——
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一批享誉全国的特色产业群,成为呼和浩特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经典之作;全国最大云数据基地的建成,周边云集的1600多家电商企业,为呼和浩特市产业结构调整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首府呼和浩特不甘落后。
创新发展提振士气
产业结构调整,呼和浩特决非孤例。
在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形势下,这样的热点更振奋人心——
同样是在2016年9月19日,自治区集中开工建设重大投资项目366个。
这些总投资超7300亿元的项目,不少是重大产业结构调整项目,有的甚至是填补国内产业空白的“巨擘”。
在全球经济爬坡过坎的背景下,这样的行动更提振士气——
2016年初冬,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向全世界热情推介内蒙古大数据产业,邀请国内外精英共创内蒙古大数据产业美好未来。
时隔不久的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上,“痛下决心减少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成为内蒙古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强音。
了解内蒙古发展现状的人们清楚,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让“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行动中,内蒙古正在以产业结构调整深入破题。
新的发展变革令专家感慨
又是在呼和浩特。
2016年12月15日,随着两声爆破声响起,呼和浩特热电厂一座180米高的50兆瓦热电机组烟囱轰然倒地。
被爆破的烟囱,是呼和浩特热电厂5号、6号热电机组共用的烟囱,1995年投入运营。热电厂副厂长钟树清介绍,5号、6号机组是当时很先进的供电机组,承担着呼和浩特市部分地区供电和400多万平方米面积的供热任务。
目前,两台机组在耗能、排放等方面已经不适应环保要求。烟囱爆破,让呼和浩特老旧供电机组彻底告别历史舞台。
官网上看到这条新闻后,呼和浩特通过节能减排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做法让张永军颇为兴奋。
作为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宏观经济20多年的专家,他点击鼠标打开链接,相关新闻跃入视野——
内蒙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全区退出钢铁过剩产能291万吨,退出煤炭过剩产能330万吨,提前完成全年去产能任务;商品房可售面积下降13.9%;企业负债率稳中有降;降成本中累计为企业减负280亿元。
张永军感到,对于欠发达的内蒙古而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将进一步倒逼激发企业谋求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积极性。
几天后,当他再度打开新闻网页,一条来自官方的消息证实了上述预感:2016年,全区每天诞生1007个市场创业主体,大多数为保障产业转型的市场主体。“全面深化的改革正在深度改变内蒙古的产业格局。”张永军感慨。
重大项目集中亮相
本来是探亲,张日辉却因一条消息影响了行程。
2016年11月29日,煤化工博士张日辉刚走出鄂尔多斯机场打开手机,就看到一条来自朋友圈的消息:内蒙古供需两侧改革形成的积极效应显现,国内规模最大的煤制烯烃项目——鄂尔多斯中天合创煤制烯烃项目产出合格烯烃。
作为土生土长的鄂尔多斯人,尽管他早有耳闻,却还是被这条消息震撼了,以至于到机场接他的兄弟转了好几圈,才找到低头翻阅消息的他。
其实,这条震撼张日辉的消息,是个旧闻。
1个多月前的10月26日,这个总投资约600亿元、以“煤炭—甲醇—烯烃”为链条的项目,就已经产出合格烯烃。
尽管回乡探亲只有4天,张日辉还是挤出时间去了一趟坐落在乌审旗的项目现场。
高大的甲醇装置塔,管道纵横的烯烃生产线、输水管线,一直伸向远方的自备货运铁路线,让他目不暇接。
据官方消息:项目达产后,可年产烯烃137万吨,化解原煤超千万吨,年创税收16亿元。
站在庞大的烯烃项目装置前,张日辉伫立良久,感觉很震撼:“在煤炭产能相对过剩的形势下,这个项目通过科技创新,延长了煤炭资源的产业链,对内蒙古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为内蒙古经济转型升级而震撼的,又何止张日辉一人?
“大项目建设,加快了我区经济转型升级进程。”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周耀亭说。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全区去年秋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动员大会的召开,内蒙古通过创新驱动延长产业链、围绕产业链推进转型升级项目建设,一批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旨在调整存量、优化增量的保障经济转型的重大产业项目集中亮相——
青岛昌盛20兆瓦光伏生态农业项目、香岛30兆瓦光伏生态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在我区建成投产。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大转型项目——总投资170亿元的神雾能源年产80万吨聚乙烯多联产项目在我区落户。
亿元以上重点转型投资项目——乌海市亚东精细化工废水处理节能环保项目投入运行。
煤电铝及铝深加工产业重点转型项目——总投资18亿元的联晟15万吨超薄铝箔新材料项目在我区落户。
青杉新能源客车项目在包头市正式投产,填补了当地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空白。
包钢年产550万吨稀土钢重大项目全线投产,结束了我区钢铁企业不能生产高端汽车板材的历史。
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项目区70万台服务器的组装完成,谱写我区以“互联网+”力促经济转型升级新篇章。
“在项目建设上再发力,争取开工一批、强力推进一批、全面建成一批、策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
按照自治区党委的谋划,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提出的“推动转方式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推动转方式同创新驱动相结合”,自治区通过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苦练内功。
延伸的产业链条让资源转化增值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如何在产业多元发展、多极支撑上苦练内功?
霍林郭勒市用延伸产业链的行动作答。
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霍林郭勒市全力构建资源转化增值体系。
冬天的霍林郭勒市天寒地冻。然而在蓝天伟业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生产车间,却让人感到夏天般的温暖。经过研磨、搅拌、浇注、蒸养等工序,一块块混凝土砖成型出炉。
这些砖块,70%的原料来自霍林郭勒市火力发电产生的工业废料——粉煤灰,两条生产线能消耗粉煤灰200万吨。
“消耗这么多废料,利润3000万元左右,是真的变废为宝!”企业负责人孙春智说。
目前,霍林郭勒市已经形成粉煤灰、炉渣利用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随着重大转型升级项目的推进,随着项目建设中多元发展、多极支撑产业体系的建立,自治区已经形成“粗钢—钢轨”“粗钢—稀土钢”“煤—电—化”“煤—电—铝—用”等多条中高端产业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链延伸后,结果怎么样?
重大项目建设结果为我们作答:
现代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有色金属和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长链条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升至45%以上;
全区煤炭、甲醇等过剩产能深加工转化率增至35%—43%,电解铝、电石等过剩产能深加工转化率增至60%—70%,钢铁加工转化率升至30%左右;
全区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气和稀土钢、稀土深加工等资源延伸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云计算大数据等保障产业链延伸的配套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每吨普通钢材市场售价仅两三千元,我们通过延伸产业链生产的特钢高端产品,最高每吨售价上百万元。”说到产业转型和资源转化增值成果,内蒙古北方重工副总经理高文海无比自豪。
改变“挖煤卖煤、挖土卖土”的产业粗放发展模式,“推动转方式同延长资源型产业链相结合”,内蒙古正在以资源转化增值和痛下决心减少对传统发展路径依赖的智慧,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
凝聚合力前景更加光明
洁净的车间生产线上,一块块玻璃基板被有条不紊地传递着,每道工序都由机械手自动完成。隆冬时节,坐落在鄂尔多斯市装备制造园的京东方显示屏项目现场,工人们依然忙碌。
“目前公司正在推进二期工程。”京东方集团副总裁陈曦说,产品主要用于高端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目前同类生产线全球只有两条。
与此同时,另一个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也在运行中。通辽市科尔沁工业园区伯恩露笑蓝宝石车间里,工人们穿梭在工作台前忙着切割,上百个晶莹剔透的蓝宝石晶体几小时后就要出炉了。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加快转型升级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主攻方向,我们要在转型中让产业提档升级。”科尔沁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刘建忠说。
无疑,经济转型升级给内蒙古的最好回报,就是它所带来的经济运行的积极成果。
就2016年全区经济运行,自治区党委十届二次全会给出的结论实事求是: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诠释上述结论的,是产业转型带来的全区经济发展质效提升——经济增速稳定在合理区间,公共预算收入首破2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23.4%,提高46.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高于同期经济增速;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国家要求。
“在加快发展中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中加快发展。”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自治区决策层对转型升级态度果敢而坚定。
推动转型升级的果敢,靠的是什么?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形成了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给出的回答充满自信。
为了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上关于内蒙古经济转型升级的声音掷地有声:
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深度融合、深层互动;
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加快培育打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改造提升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增强竞争力;
打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品牌,推进农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农牧业大区向农牧业强区转变。
在自治区党委中心组2017年第一次集体学习会上,李纪恒书记提出要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指示,痛下决心减少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坚决守住发展底线,加快推动转型升级。
牢记总书记嘱托,内蒙古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脚步更加有力!(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