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正在化妆
演出现场
为了办好“村晚”胡永和他的团队提前一个多月就开始了准备工作,“排练节目、搭建舞台、寻找赞助商……几乎每一件事都需要我参与。”胡永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和以往不同的是,这届“村晚”的节目编排中,减少了坝坝舞,新增了不少小品和戏曲类节目,“目的是为了让更多村里的小朋友参与进来,给他们一个锻炼的机会。”
胡永说,以往每年的“村晚”都是在大年三十的晚上,但今年考虑到不少外出打工的人回家时间短,为了让他们和家人有更多的团圆时间,所以我们把时间提前了。
在几个热场节目表演结束后,锣鼓敲起来了,歌声响起来了,晚上7时30分,沙罗村第十二届“村晚”准时上演,村民自编自导的节目轮番上演。上台表演的村民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各显其能,为本村和远道而来的观众献上一份文化大餐,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也让沙罗村歌舞欢腾,热闹非凡。
一袭长裙,音乐响起,舞动翩翩,台下上千名观众掌声不断。在台下,刚刚表演完舞蹈“汉舞”的村民蔡德聪兴奋的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今年是她第一次以演员身份登上了“村晚”的舞台。从事装修工作的她说,这个节目无论从道具到演员,还是从内容到编排,都是自编自导自演,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村晚”。
晚上10时许,“村晚”所有节目谢幕,沸腾的锣鼓声沉寂下来。“真有过年的感觉了。”看完“村晚”的村民都这么觉得。
12年坚持从自娱自乐到“春节”大餐
12年前,沙罗村3组的一群少年突发奇想,创建了“沙罗春晚”,不想这一办不但坚持了12年,“沙罗春晚”也成了当地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12年前,沙罗村3组谢小波、谢东春等几个村里的孩子刚好初中毕业,由于在农村,春节没什么娱乐项目,除夕夜时,他们突发奇想,凑钱买来瓜子、花生和饮料,在坝子里搭起了一个简易的舞台,然后把家里的电视机、音响搬到了台上,唱起了露天KTV。没想到,这一唱,竟引来了数百人围观,隔壁村的村民也跑来看热闹。“与其在家看电视,还不如大家一起热闹。”一唱“成名”之后,几个小伙伴就商议,干脆自己办个春晚,乡里乡亲一起过春节。
从此之后,每逢春节将至,谢东春等十多个村里的年轻人都会全体总动员——选节目、租服装、联系舞台道具,有的还到处拉赞助,力求让“沙罗春晚”更好看。在节目的编排上,大家也是按照“村晚”节目选拔要求,只要想登台表演,来者不拒。可没想到的是,虽然每次“春晚”舞台简易、节目质量不高,但参与者的热情却激发了村民的凝聚力,此后每一年村民纷纷积极加入到“沙罗晚会”的筹备中,村民们根据自家的经济情况,出资筹办晚会。连在外打工的村里人,也会赶在除夕前两三天回来,突击编排节目上台表演。
就这样,这台由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春晚,居然一届比一届干得更火热,一办就是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