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春节习俗都有几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吃饺子、贴春联、放鞭炮等等,说起内蒙古,大多数人第一想到的就是草原、蓝天、骏马。那么,草原上的少数民族有哪些独特的春节习俗呢?
蒙古族称春节为“白月”,蒙古语为“查干萨日”,有圣洁之意,正月里以白色的服饰为吉服。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这天是蒙古族送火神爷的“年火”之日。到了除夕,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围着火塘吃饺子、手把肉。饭罢,还要下棋,玩“嘎拉卡”(一种羊骨头),在马头琴的伴奏下,通宵达旦地唱歌、玩耍。除夕夜,家家屋里的灯必须点到天明。次日拂晓,男女老少便穿上崭新的民族服装,由长辈带着全家人祭天,并在敖包前,向西南方向叩拜。接着,由晚辈向长辈叩头敬酒、献哈达,祝愿老人健康长寿,一生平安。初一到初四,他们一般不远行。初五以后,才骑着骏马,兴高采烈地带着礼物到亲友家拜年,共享全羊酒宴。
春节也是鄂伦春族一年一度的重大节日。节前进山打猎,冰上捕鱼,以备过年。腊月二十三火神上天,要供奉食品。除夕,家家户户祭祀祖先和北斗星,吃团圆饭,守夜。初一清晨,人们忙着煮新包的“谢纳温”(饺子),鸣放鞭炮或向天空鸣枪,以示迎来新的一年。全家人走出屋外,面向东或南,燃起9柱香,叩头祭拜天神和山神,祈求神灵恩赐猎物,保佑全家免灾免祸、吉祥如意。祭祀之后,按辈份次序入座就餐。席间,晚辈要向长辈斟酒、叩头拜年,行屈膝请安礼。长辈要用手指蘸酒弹三下,以示敬天敬地敬祖,然后祝福晚辈。
拜年,先到氏族或家族中最年长者家里行拜,再到其他家。进门先烧香祭火神,向篝火里扔一块肉,洒一杯酒,主人陪同客人祭拜。祭祀毕,客人向主人敬酒、敬烟、叩头,并祝愿老人健康长寿。受拜的长辈同样向来拜者说几句祝福的话,有的还要给压岁钱或几块糖。初二开始,老年人互相拜年,或聚集在一起饮酒娱乐,青年人则自发组织起来进行文体活动,或者唱歌跳舞;或者赛马射击、摔跤比赛;或者下棋玩牌。娱乐活动一直延续到初四。初五,人们认为是“鬼日”,忌讳出门,也不许娱乐和吵闹。初六开始,猎民可以上山打猎,恢复正常的生产活动。
达斡尔族春节又称为阿涅,从除夕(布通)开始。傍晚,各家都要在院门外放上一堆炭火,需要长者亲手点燃,然后将煮熟的手把肉、水饺和糕点抛进火里,以求在新的一年里人畜两旺、五谷丰登。
达斡尔族春节拜年时要打千请安,这是他们的传统礼节,达斡尔语即“萨音哈索贝”,是对上辈人和同辈兄姐问安好的礼节。打千请安的姿势因行礼者本人的性别和对方身份不同而有所区别。在娱乐方面,曲棍球是达斡尔族人民庆祝佳节的重要形式。春节,鄂温克语称之为“阿涅别”,也是鄂温克族传统而隆重的节日之一,其中“阿涅”有“狂欢”“喜悦”“声势浩大”之意;“别”是指“月”,“阿涅别”合在一起表示“狂欢月”或“喜悦月”等概念。鄂温克族过“阿涅别”的日期与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时间相符。
从腊月二十到三十,他们每天都有特定的传统活动安排。如,腊月二十宰杀过年的羊,腊月二十一做各种野果酱饽饽,腊月二十二用牛奶、奶油、野鸡蛋、白糖、面粉和在一起制作各种丸子,腊月二十三全家人围在炉火旁祭火神,腊月二十四打扫房屋,腊月二十五包羊肉冻饺子和牛肉冻包子,腊月二十六祭北斗星,腊月二十七打扫牛羊圈,腊月二十八女的修饰发型,男的理发、剃胡须,腊月二十九全家人洗浴,腊月三十祭祖先神。
按照鄂温克族人的传统生活习俗,除夕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手扒羊肉,喝用酸奶、肉汤、白米煮成的肉粥。鄂温克族认为,除夕之夜吃手扒羊肉会在一年内一切顺心、万事如意。吃完年夜饭全家人走出屋,用酒、肉等食品共同祭祀祖先神,祈祷祖先神给他们带来幸福、美好的一年。
北国风光无限,各族人民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春节习俗,每到年节,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也会呈现出来。(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邓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