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尔森化黑木耳种植基地。
1月30日大年初三,一大早张秀红和丈夫候开文就忙着查看木耳菌棒的长势。张秀红是内蒙古日报社察尔森化嘎查黑木耳产业基地邀请的技术员,丈夫候开文常年在河北从事木耳种植,夫妻俩这些年聚少离多,这是第一次在内蒙古过年。
察尔森化嘎查位于兴安盟中旗境内,嘎查人口1192人,人均耕地不足8亩,是典型的山坡丘陵地带,农牧民收入主要依靠种养殖业,产业单一,增收渠道狭窄。目前,该嘎查还有15户33人没有脱贫。
春节期间,工人们都放了假,张秀红一个人在基地里值班。
针对察尔森化嘎查的特点,内蒙古日报社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扶贫,先后引进了黑木耳产业、林下养鸡业、中药材种植等产业,并将黑木耳产业作为重点进行打造。
去年在嘎查干部的带动下,包括两户贫困户在内的6户农民参与试种,试种菌棒2.2万棒,产量达到2000斤,户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每亩地收入达到2.7万元,大家都尝到了甜头。看到了种植黑木耳的效益,周边的农户也都想试试,据嘎查书记韩宝玉介绍:去年腊月基地就不断有周边的村和嘎查上门预订,光是察尔森化当地的贫困户就需要13万棒。附近的布敦花牧场和西尔根嘎查也都向基地订了10万棒菌棒,加上察尔森化嘎查其他百姓的需求,目前基地已经生产了40万棒菌棒,我们基地的建设规模是年产70万棒,可以说去年试种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采访临近结束时,张秀红和老公开玩笑:“等察尔森化的黑木耳产业发展的好了,来年你就和我来内蒙古定居吧”。(内蒙古客户端记者 韩卿立 摄影报道)
夫妻俩一起做饭,享受这难得的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