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7新春走基层 > 新春攻略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忙到爆的急诊科,没"年味"却有"人情味"
内蒙古新闻网  17-02-02 12:53 打印本页 来源: 正北方网  
 

  革命老区的蒙山深处,鲁西大地的欢乐农家,东海之滨的茕茕海岛,黄河岸边的广袤油田……在农历丁酉年即将来临之际,齐鲁大地正在上演怎样的温暖?又在抒写怎样的故事?从今天起,大众网采编人员分赴山东17市,记录最基层、最一线、最真实的温暖故事,还原齐鲁大地多姿多彩的幸福和感动,以“温暖看扶贫、温暖回家路、温暖在基层、温暖除夕夜、温暖过大年”五大板块,推出“温暖中国——2017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

  我们将通过图文、短视频、手机直播、VR、H5等融媒体报道方式,在大众网、大众论坛、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山东手机报、@大众网新浪官方微博、大众网官方微信、大众网17市分频道全平台推出报道。更多温暖,期待您的关注!

  温暖中国——新春走基层(74)

  【温暖在基层】忙到爆的急诊科,没“年味”却有“人情味”

  时间:1月30日

  地点:淄博市中心医院

  记者:王镇

  淄博市第一急救站——淄博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没有节假日相对轻松的排班,没有自在惬意的“囫囵觉”,就连三餐都要在值班室对付着解决,这就是急诊科医务人员们的过年方式。1月30日,大年初三,大众网记者走进淄博市第一急救站——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跟随这里的医护人员过了一个特别的“年初三”。在此记者深有感触,只有用120%的真心和付出,才对得起120人这个高尚的称呼。

  一位护士为患者做护理。

  一天收治至少四五十名患者,诊室“变身”病房

  匆匆吃过早饭,大众网记者便直奔淄博市中心医院。一踏进急诊科,门外浓浓的“年味儿”就荡然无存了——在患者身边陪护的家人个个愁眉紧锁,一台台心电监护设备工作着,急诊科的“绿衣人”们忙着照顾患者,几乎无暇与记者交流,往往一个话题刚开头,就急匆匆走开了……记者拿过记录表一看,在过去24个小时内,这里共收治了四五十名患者,其中很多危重患者。

  副护士长赵红耐心地与患者交流。

  “现在是过年嘛,病情轻一些的就不过来了,来到的基本都是病情比较重的。”副护士长赵红告诉记者,节假日期间的急诊往往较平日更为忙碌。这不,平时为患者提供诊疗的内外科诊室,也因床位紧张,变成了病房。

  大众网记者刚到不久,其他医院的救护车又陆续开来几辆,把点名来此的患者送下,这更忙坏了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们。

  急诊科诊室几乎变成了病房。

  “老师,谢谢你啦!”一位老大娘站在内科诊室门外,朝着屋子里的赵红翘起了大拇指。就在半个小时前,她还不知道该去哪个科室看病,显然,赵红一番耐心解释让她“找对了门儿”。忙着记录的赵红抬起头,冲着老大娘微笑着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外科大夫一个班就是24个小时,过年没法走亲戚

  春节期间,急诊往往承担着更为严峻的急救任务。尤其晚饭时间后,暴饮暴食吃坏肠胃的,酗酒过度不省人事的,情绪激动大打出手的,几乎“不约而同”来到医院……等这波儿患者诊疗完毕,就基本接近凌晨三四点了,医护人员才有可能趁着这点清闲打个小盹儿。

  这张记录表足以显示节日的急诊科有多么忙碌。

  “我们医院节假日期间没有特殊的排班,外科24个小时,内科8个小时。”急诊科外科值班大夫张大伟轻地说,对不休息的节假日,他已经习以为常。“绿衣人”过年,就不用走亲访友吗?“初三值24个小时班,初四就用来睡觉了,再说也不是年年都排同一天,亲戚朋友也能理解。”一位年轻护士说。

  11:30,已经到了上午下班时间,医护人员们却仍然放不下手中的工作,根本停不下来。大概“拖堂”30分钟后,有的人才躲到值班室里,把前一天做好的饭菜热一热,快速地吃完。

  出诊路上,护士透过车窗玻璃向外观察。

  不到一个小时随车出诊两趟,“绿衣人”毫无怨言

  13:19,淄博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下达指令:高新区甘家村某生活区,一位有心脏病史的老人,因孩子酒后打架受到刺激,出现心慌、胸闷症状,请速往救治。约20分钟后,大众网记者随出诊医务人员到达现场。经诊断,老人系心肌缺血,可口服药物治疗,出诊人员遂返回。

  大众网记者(右)帮忙将患者从抢救室转移到观察室。

  赶回医院不久,警铃再次响起——张店区南定镇某医院,一位76岁的患者突发脑梗,需要转院治疗。大众网记者再次随出诊人员赶到现场,只见,一位老大爷躺在病床上,右半边身体动弹不得。出诊医生做完初步诊断,决定将患者带回医院治疗……

  在救护车返程路上,56岁的担架工任师傅坐着打起了盹儿。

  56岁的担架工任师傅行动迅速,一口气扛着担架爬上四楼,将略胖地老大爷挪上担架车……同外科大夫一样,他也要值班24个小时,也要使命必达。单从体力方面来讲,他的工作不比急诊科任何一位医务人员强度低。

  “您一天最多出诊多少次?”记者问。

  “最多的一天有20多次,基本是从早忙到晚。”老任一边用手势比划着,一边笑着说说。

  救护车返回医院,医护人员又投入了繁忙地工作……

[责任编辑 巴菊媛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凝心聚力 拥抱春天——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蒙汉语春节联欢晚会异彩纷呈
六朵金花齐相聚
【表情】冰雪世界的欢声笑语
冰雪乐园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网络媒体走转改】有一种“箭”,叫“归心似箭”
• 李纪恒:靠实责任 严密措施 让各族群众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
• 加强班子自身建设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 踏冰雪冒严寒千里奔波走基层送温暖情系民生
•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班子召开2016年度民主生活会
• 除夕终团聚
• 把阿拉善打造成为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专题】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
• 【专题】聚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 【专题】第三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