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7新春走基层 > 看民生 正文   
新春走基层“温暖中国”主题采访活动综述
内蒙古新闻网  17-02-22 15:39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网信网  
 

  2017年1月中旬至2月下旬,中央网信办组织全国60余家网络媒体开展了新春走基层“温暖中国”主题采访活动。来自中央新闻网站、地方主要新闻网站、国内主要商业网站及新媒体的记者编辑奔赴基层一线,用细腻笔触记录下基层生活的温暖变迁,用生动故事展现基层人民凝心聚力的生活面貌。同时,按照中央网信办统一部署,各省(区、市)网信办在属地组织网络媒体同步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在全网形成同频共振的良好活动声势。

  截至2月20日,活动采写原创作品8600篇;全网发布各类新闻信息6.9万条篇,累计点击量23.6亿次,新浪微博开设的#温暖中国#、#中国温度#两个微话题阅读量超过18.3亿次。

采访团在三都边防派出所合影。闽东日报郑霄摄

  弘扬社会正能量,“走”出网络媒体“走转改”的温暖新气象

  本次活动开展以来,受到广大网民的热情点赞。来自基层一线的温暖故事,唤起人们对社会正能量的追求与向往。战斗在春运一线的铁路工人、扎根贫困山乡的扶贫干部、义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退休老党员、努力实现科技强国远大理想的青年才俊和创业者等,透过网媒记者图文并茂的鲜活报道,进入亿万网民的视野;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春风化雨般汇入网络世界,使人们明白,历经百年苦难和荣耀洗礼的中华民族,仍需励精图治、仍需勤俭奋斗、仍需撸起袖子加油干。

福州火车南站王威服务台,采访火车站新春服务返乡人员举措。福建画报高心昊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弘扬社会正能量,是网络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在“走转改”活动的旗帜下,一篇篇有血有肉、具有网媒独特视角的文章,在新年伊始充实着各大网媒版面,体现了网络媒体“走转改”的温暖新气象。《春运守望者——铁路人的春运坚守》《85岁老党员:共产党员就是天然志愿者》《驻村精准扶贫过路书记的泪与笑》《0.02克承载的“光明”重量》,以及阅读量超300万次的微博【村支书周炳耀,救灾遇难,钱包里只有29.5元】等优秀作品,充分展示了普通人为国家社会无私奉献的大爱情怀。参加活动的网络媒体,纷纷开设专题专栏,集中展示本次采访活动的优秀稿件,让“走转改”活动,成为网络媒体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19重要讲话精神的主阵地,让振奋人心的正能量在网络空间响彻不绝。

  助力党的大政方针在基层落地生根,“走”出网络媒体“走转改”的责任担当

  当前,国家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的关键时刻和重要阶段,提升十三亿多人民的福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党中央一系列政策方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需要全社会凝聚共识,上下一心,共筑网上网下的“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网络媒体是连接党中央与网民的直接通道,有着助力党的大政方针在基层落地生根的先天优势。

网络媒体记者在福安市溪邳村采访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吴隆重摄

  本次新春走基层活动,把党中央的扶贫攻坚政策实施情况作为重点采访任务。《在习近平工作过的这座城市感受“温暖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原来长这样》《总书记,小康路上下党乡没掉队》《侨胞侨资扮靓美丽乡村“幸福侨乡”留住乡愁》等一系列有份量有深度的报道,充分展示了基层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和毅力。通过深入贫困山区,见证扶贫开发成果落地生根,一批批年轻的网媒记者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国家经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群众的希望多了,靠勤劳致富的精气神足了。激发广大群众凝心聚力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是网络媒体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

  锤炼一支过硬的网络媒体队伍,是时代对网络媒体及“走转改”活动的必然要求

  中央网信办副主任任贤良在本次活动的启动仪式上指出,“建设网络强国,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没有人才创造力迸发、活力涌流,是难以成功的。”

  基层是培养锻炼人才队伍的大课堂、大熔炉。参加此次新春走基层活动的记者编辑大多是80、90后,许多人还是第一次到基层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交流,大家都十分珍视这样的锻炼机会。在采访活动中,每一位网媒记者都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在时间短、行程紧、任务重、发稿急的状态下,大家争分夺秒地记录精彩瞬间,使出“十八般武艺”展示基层面貌。人民网记者刘碧瑶利用人民网微博平台实时直播,让网友“身临其境”了解低碳材料,生动的画面令网友纷纷点赞“中国制造”。光明网记者李政葳、邱晓琴时刻身背VR设备,用全景图片、gif动图、短视频等形式延伸新闻触角,给网友呈现更灵动的新闻作品。

网络媒体记者们行走在寿宁县下党乡山间。中国青年网记者曾繁华摄

  中国网记者金慧慧作为首批取得网络媒体记者证的代表之一,时刻不忘职业使命。她说:“网络媒体记者的身份被认同,对我们而言是荣耀,更是责任。以专业的视角反映普通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愿,是网媒记者的不二之责。非常感谢中央网信办把众多媒体聚集在一起,给了大家一次深入基层、学习交流的机会。”

  央广网记者巩盼东以作家路遥的话勉励自己: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这次活动对网络媒体记者来说是很好的学习锻炼机会,在采写过程中,我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时不我待,我将继续努力,用心倾听,用心体会,用心创作。为讲好中国故事,凝聚中国力量,尽自己的一份职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春节,在祖国各地多少个繁忙的工作岗位背后,也留下了网媒记者坚守的身影。网络媒体“走转改”,其路漫漫,其时正当。(中国网信网 陈舞阳)

[责任编辑 王皓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