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评论 论道 先锋 e言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正文   
想让孩子有财商?这样培养
内蒙古新闻网  17-03-01 00:07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核心提示:

  应该从几岁开始教孩子理财?孩子做家务该不该给报酬?要不要给孩子零花钱?不知道生活中的这些琐事,是否曾给你带来过困惑。如果有过,说明你十分在意孩子的财商教育。可是你做对了吗?和所有家庭教育一样,财商教育也是潜移默化的。生活中的某些细枝末节,处理得好,就会给孩子传递正确的财富观念;处理得不好,就可能会让孩子在成年后产生困惑……要找到正确的财商教育方法,既要讲究科学,又要结合一定的实际经验。

  财富观是财商核心

  说起儿童财商教育,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类似“教小朋友记账”、“让孩子学会不乱花钱”等具体操作层面的训导,因为这是许多成年人想当然的观念。不过,在专家看来,财商教育的首要任务应当是先让儿童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可什么又是正确的财富观呢?或许我们可先给出一个这样的建议:如要让孩子从小形成正确的财富观,为人父母的不妨先对自身的财富观作个审视,因为任何课堂上的教条格言都远不如父母的言传身教。

  从体验出发学理财

  在明确了财富观的重要性以后,要提升儿童的财商,还不能用过于教条的方法,而是要让孩子从自身的经验、感受出发,进一步懂得财富和理财的重要性。举例而言,在消费上,应先教孩子如何用钱,再教孩子如何赚钱。

  这个观点意味着,一味地让孩子学会节俭、省钱,并不是明智的财商教育方法,时常灌输给孩子“花钱是罪恶的”的观念,更是错误的。与其这样,不如给孩子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其自己通过“练习”,体会出何为好的消费习惯。

  父母要善于引导

  教育,不是让孩子活在大人设定的“正确”与“错误”的阴影中,而是让其发展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自我。这样的理念,也同样可以延伸到财商教育中来。

  如果孩子看到玩具车就要求父母购买,而一旦得到之后则弃之不顾,这并不是真正的“着迷”。而真正的着迷,是对某一样事物有持续不断的深入探索之欲望。

  对于儿童本能的好奇心,家长要配合它的发展,引导孩子深入地去发现事物的美妙之处,而不能幻想总是用满足或拒绝的方式,简化地解决孩子购物需求引发的冲突。

  财商是全面的教育

  财商教育不仅是财富能力的教育,而是一种全面的人格教育。虽说经济只是人生的一个维度,但财富问题所牵涉的却是人生的方方面面。看似简单的金钱相关问题,在深层次上,其实无不涉及到儿童个性、追求、目标的培养,以及品格和责任的养成。

  对于有人提出的“孩子做家务是否应该给报酬”的问题,儿童教育专家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基础家务也是孩子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之一,因此家长不该对此支付报酬。更推荐的做法是,将家务变为一种“亲子游戏”,而不是买卖交易。不过,对于一些“较难”的家务,不妨适当给予金钱鼓励,激励孩子去完成。

  不同年龄段的财商教育

  财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很重要,但也要按照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经验表明,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对财富的认知遵循一定的规律。这意味着,不同年龄儿童财商教育的侧重点也不同,既不可揠苗助长,也不要错失最佳时机。

  通常在3岁时,儿童会形成对金钱的基本概念,这阶段的孩子可能经常会想翻大人的钱包,因此家长不妨摊开钱包让孩子看,教他学会辨认钱币。

  在4岁时,儿童通常可以学会用钱买简单商品,这时,家长可以定时、定量地给孩子零花钱,让其学会有规划性地花钱,有条件地对商品进行选择(与放弃)。否则,孩子只会有“爸妈,我想要XX”的概念,而不知道钱到底该怎么花。

  不同年龄阶段财商教育的要点总结

  3岁,辨认钱币,认识币值;4岁,学会用钱购买简单的商品;5岁,明白劳动才能得到报酬;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学习攒钱;7岁,观看价格标签,并与手中的钱做比较;8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能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9岁,可以制订自己的用钱计划,并能和商家讨价还价;10岁,懂得节约零钱,在必要时可购买较贵商品;11岁,学习评价商业广告,发现价廉物美的商品,并有打折、优惠的概念;12岁,懂得珍惜钱,有节约观念;12岁以后,完全可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交易等活动。 (来源:《理财周刊》编辑:刘志贤)

[责任编辑 王坤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打造绿色宜居环境
书店开辟新路径
70多家科技公司入驻和林格尔云计算大数据创客中心
好方便!首府沿街单位陆续对外开放卫生间!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李纪恒对阿拉善盟一化工公司爆炸事故救援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 巴彦浩特至银川快速铁路线路走向确定
• 壮观!一个工地居然可以这么美!
• 【图解】梦想在这里实现!探访异乡寻梦人
• 内蒙古自治区纪委通报6起违规违纪问题典型案例
• 扶贫、就业、教育一个也不能少 今年内蒙古要做这些民生实事
• 布小林带队考核包头市党政领导班子:提振精气神 锤炼好作风 展现新作为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专题】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
• 【专题】聚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 【专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两会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