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鼓励龙头企业依托生产基地,引进产品深加工生产线,延长产业链条,并形成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机制。目前,全县有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1家,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80.8亿元,增加值15.5亿元,利润7.4亿元,农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达到57%,覆盖农户11.8万户、40.4万人,其中贫困户13512户、36500人。年交易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流通企业20家。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的有32家,占龙头企业总数的40%,市级以上重点企业普遍与农户建立了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获得可支配收入达到4920元,较2015年增加9%。
企业通过免费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带领农户发展致富产业,实现农户稳定增收脱贫。2016年塞飞亚、宁城温氏农牧有限公司、立志果蔬专业合作社等通过这种方式带领全县221人脱贫。塞飞亚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自1997年发展肉鸭产业以来,已通过种植、养殖、运输、务工、商贸流通等形式带领3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通过政府协调,企业直接安排贫困人员就业,让贫困人员依靠工资收入实现当年脱贫。2016年全县各类涉农企业就业人口11256人,其中156人是贫困人口,人均收入2.2万元,全部实现稳定脱贫。例如,一肯中乡八肯中村贾凤生为宁城温氏农牧有限公司合同养殖户,单批饲养生猪规模1500头,年饲养规模3000头,目前已经上市结算两批,平均单批毛利约246元每头,共获利74万元。
引领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对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整合财政、扶贫、农业、林业等部门项目资金设立产业扶贫基金,集中投放到适宜发展设施农业或规模养殖场的合作社,建设高标准设施农业或养殖园区,发包给贫困户,贫困户负责经营,生产出来的农畜产品由合作社统一销售,贫困户一方面获得产品销售收入,另一方面获得合作社二次分红收入。记者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