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3月3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京蒙对口帮扶合作第四批挂职干部欢迎对接会,迎接北京市第四批挂职干部的到来。
第四批36名挂职干部分别来自北京市11个市直机关和16个区县,大多具有乡镇基层工作经验。这些干部分成3组,除11人留在区直机关工作以外,另外两组分别赴赤峰市和乌兰察布市挂职开展工作。
在挂职干部团队的努力下,北京与内蒙古在科技、农业等方面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图为内蒙古出产的部分农牧产品。(资料图)
☆北京干部来我区挂职是从啥时候开始的?
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市的合作由来已久。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开展东西扶贫协作的重大决策,京蒙两地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在之后的15年间,北京市以内蒙古的18个贫困旗县为重点,进行全方位帮扶。2010年,双方签署经济社会合作框架协议,开启了京蒙合作、对口支援的新篇章。
☆都做了哪些工作?
名挂职干部在内蒙古全部安排实职岗位,分管具体管理和业务工作。挂职干部重点分布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赤峰市等贫困旗县,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来实现“精准扶贫”,即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因地制宜地实现精确帮扶。
☆京蒙对口帮扶有啥重要意义?
帮扶很实在
京蒙对口帮扶“落地”在产业发展、项目投资和社会事业等多个方面。
据自治区发改委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和北京共同设立“重点地区帮扶项目资金”,面向赤峰、乌兰察布两市贫困地区,共实施帮扶项目200个。
通过实施99个农牧业产业化项目,带动了6700多人就业,经济效益达到2.85亿元; 20个整村推进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了16万多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
全面实施教育扶贫,支持39所学校建设,涉及4万多名学生上学就业问题;建设了26所幼儿园,保障了8000多名孩子就近入园;对16家医疗机构进行改造提升,极大地提高了当地医疗水平。
启动京蒙人才培训工作,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在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十个重点领域实施培训计划378个班次,培育各类人才2.1万多人;北京市16个区县与赤峰、乌兰察布两市16个旗县结成“一对一”帮扶关系,已经选派三批各129名干部开展挂职工作。
合作全方位
据自治区发改委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京蒙双方在产业、农牧业、能源、交通、金融、旅游、科教文卫等多个领域展开了全方位的合作。
京蒙两地积极搭建合作平台,举办“驻京中外企业投资内蒙古行”等活动。5年来,内蒙古引进北京市合作项目达到1930多个,到位资金5600多亿元,占同期引进资金总额的30%,京能、京东方、首创等一大批北京企业项目相继落户内蒙古,北京市成为内蒙古第一大投资来源地。
内蒙古已经成为北京市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保障着北京40%以上的电力需求。
北京与内蒙古开展农副产品产销合作,既为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搭建了展示展销平台,也为北京市场提供了安全放心的优质食品,实现了两地资源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内蒙古作为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吸引着北京等地积极参与到能源建设中,共同保障首都的能源需求和能源安全。近年来,北京企业已在内蒙古开发风电项目57个,装机容量将达到416万千瓦,总投资300亿元;一条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生产线已经向北京正式供气。
在基础设施领域,两地合作建设的京新高速等三条高速公路的重要线段建成通车;呼张高铁等三条高铁项目已开工建设。在生态建设方面,两地进一步加强环境治理方面的交流合作,共同开展了《京蒙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合作规划》编制工作。
内蒙古积极利用京蒙高科企业孵化器推进创新能力建设,入孵企业400多家,转移和辐射200多项高新技术成果和项目。京蒙金融合作基础坚实,前景广阔。特别是北京多家大中院校与内蒙古相关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培育和繁荣内蒙古社会文化事业。
内蒙古积极加入由北京市旅游委主办的“9+10”区域旅游合作联盟,引导两地旅游企业展开合作,北京至乌兰察布旅游专列等一批旅游产品成功推向市场。
“十三五”时期,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的全面实施,京蒙两地将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务实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繁荣发展。
小编说:
北京连接着草原,草原关系着北京。2017年,是京蒙两地迎来对口帮扶、全面合作21年的重要节点。不得不说,京蒙对口帮扶这21年,播撒了“精准扶贫”的友谊之旅。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新华网)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编辑:杨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