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年年“3·15”,天天“3·15”。与往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不同的是,今年的主题被确定为“网络诚信消费无忧”。随着“全民网络消费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正在改变城乡居民以往的消费方式,消费纠纷也随之出现新的特点,由此加深了消费者维权的难度。
市民曹女士花1680元购买了原价一万多元的手表,收到货后发现是一块假表;马先生低价购买到一块名表,结果维修时也发现是一块假表。他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购买的?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消费者该如何预防?
案例回放:
2016年2月20日,消费者曹女士通过微信链接购买了一块名表,原价15880元,秒杀价一折1680元,曹女士很心动便购买了。几天后她收到手表,包装也很精美,可佩戴了几天,曹女士发现手表走的不准,便到该品牌售后去维修。
维修人员查看后告诉曹女士,这是一块假表,曹女士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买了一块假表。她立即联系这家公司的经营者,并要求退货,对方称有问题可以维修,但是无法退货,因为已经超过七天的退货期了。曹女士回家通过网络查询,发现像她这样的情况有很多,不禁为自己一时的头脑发热感到后悔。
调解过程:
市消协接到曹女士的投诉,通过询问发现之前也接到过一个类似的投诉,一位姓马的先生花538元拨打400电话购买了一块名表,收到货后发现是一块假表。巧的是,这块假表的销售商居然也是曹女士购买到假表的那家公司。两位消费者手上的收据一模一样,均为黄色的纸张,上面写着“瑞士珠宝钟表店”,下面写着“香港英皇道293号”,包括所谓的“证书”上面的内容都是一样的。据了解,这些销售商一般都会冒充大公司销售各大品牌的名表,价格优惠,且外包装十分精美,很容易吸引消费者购买。但是公司都在外地,调解时有很大困难,一旦经营者不配合,只能建议消费者向当地有关部门反映。
消费提示:
网购名表一定要谨慎,一是要通过正规的网站,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网站购买,不通过短信链接、电话推销等方式购买;二是购买前要到实体店进行咨询,了解清楚详细信息再购买,不贪图便宜购买廉价商品;三是尽量到有授权的专营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