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快培育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市场监管。
听一听我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和住我区全国政协委员怎么说——
住我区全国人大代表姜兰。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袁永红 摄
“内蒙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各民族的独特文化传统。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非遗保护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不同层次被列入国家级非遗行列。”全国两会上,姜兰代表说。
但令她担忧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活环境的变迁,特别是在外来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边缘化。同时,受地方财力制约,非遗保护基础建设严重滞后,民间艺人生存状态堪忧,一些民间艺术和传统技艺随着老一代艺人的离世而失传。“如果不及时保护和抢救,一旦非物质文化遗产消亡,将意味着民族个性特征和文化多样性的消失,传承保护这些珍贵而脆弱的文化遗产是当今十分紧迫的任务。”姜兰代表说。
鉴于此,姜兰代表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资源转化利用的支持力度,助力我区把各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挖掘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一是对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国家层面加强规划、保护和利用。帮助建设盟市综合性非遗展示场馆和旗县区保护项目传习展示馆,科学合理规划布局、集聚集约发展,实现非遗项目规模效应。二是加大对内蒙古非遗项目的扶持力度。我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较好的地方大都分布在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农村牧区。离开国家的政策支持很难达到保护和利用的目的,建议国家建立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专项资金、优秀非遗人才培养补助资金和非遗项目研发奖励资金。三是帮助内蒙古探索利用数字化手段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非遗智慧博物馆,以更多更新的样式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不断开拓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帮助内蒙古加强文化资源开发机构建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提供公共技术、人才培训、品牌打造、国际交流、产品评估咨询、包装设计运营等方面的服务支持。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梁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