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正文   
“器官捐献”需要的不仅是情怀
内蒙古新闻网  17-03-10 09:44 打印本页 来源: 呼和浩特晚报  
 

  “百年之后,要是想我,看看照片就好。”徐明华老人淡定的一句话,让儿子坚信,支持父亲的选择就是尽最大的孝心。3月7日,长沙雨花区新星社区居民徐明华和邻居姜腊华一起来到社区红十字会,郑重签署“湖南省遗体、角膜捐献自愿书”。二老的家人子女都很支持他们的决定,64岁的徐明华更是早早立下遗嘱:“我们的角膜能让他人重见光明,那样还能看见你们的幸福!”

  因为种种原因需要器官捐献的人的不幸是不同的,但是痛苦却又是相同的。每年都有这样一批人在苦苦等待器官捐献,巨大的资金压力是生活艰难的体现,而更加艰难的是,即使你有钱,也未必能等到需要的器官。

  器官捐赠打通了通往幸福的路径。可是,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会如长沙的这位老人一样,有主动“留下眼睛看世界”的情怀?人死如灯灭的道理,很多人都懂得。可是却受到了传统观念深深影响,不愿“尸骨不全的离开这个世界”。这种观念是陈旧的,需要观念的变革。可是,你也不能否认,当这种陈旧观念已经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子扎在心头的时候,器官捐献遭遇的就是举步维艰。越是这种情况下,越应该珍惜这种主动“留下眼睛看世界”的情怀,大力宣传这样的担当和事迹。让更多人愿意“留下眼睛看世界”。

  不妨辩证来看所谓传统观念的“尸骨不全”,当我们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当我们愿意将自己的器官留下来的时候,这何尝不是另外一种“活着”?这何尝不是另外一种“生命”,这其实就是个体生命的延续。而且,当我们的亲人思念我们的时候,他们也可以有更宽广的念想:亲人的“眼睛”,亲人的“心脏”依然在看着自己,在想着自己。这对于活着的人来说,其实是更好的心灵慰藉。

  当然,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除了观念问题之外,是否需要用利益导向激发“留下眼睛看世界”的参与激情。在上学、就业、保障、公益等方面进行物化的引导,让那些愿意给世界更多温情的人,被温情所包围?(郭元鹏)

[责任编辑 巴菊媛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现场】东升村平整土地备春播
【表情】我家儿女今日成人 十八而志青春万岁
【定格】清歌雅韵 秀女子风华
【定格】两会宣传单 送到牧户家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最补钙的10种食物!牛奶第三名,第一名居然是它!
• 30分钟内入睡?自测你的睡眠质量是否达标
• 政协委员们费劲写的提案 落实了多少?有多少被采纳?
• 朋友圈疯传“六种醉驾可免处罚”这是真的吗?
• 让孩子坠楼的父母,应该谴责而非同情
• 2017全国爱耳日:安全用耳你必须要知道的事
• 私德还是管理,共享单车急需的是哪一把“锁”?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专题】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
• 【专题】聚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 【专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两会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