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7年全国两会 > 评论解读 正文   
脱贫攻坚必须下番“绣花”功夫
内蒙古新闻网  17-03-14 15:34 打印本页 来源: 南方日报  
 

  打响脱贫攻坚战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人大代表团审议时,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带有强烈的问题导向,彰显深厚的为民情怀,为全国各地特别是贫困地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指明了方向。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打响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扶贫开发的重大意义和紧迫形势,处处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全党全社会同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言必信,行必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向贫困宣战的决心正在化作摆脱贫困的现实。2013年至2016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这是一张令世界瞩目的脱贫成绩单:中国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艰巨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因为剩下的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在攻坚阶段,我们更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乘势而上、积极作为,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精准”是扶贫开发之要义,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牢牢牵住的“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用“绣花”作比喻,生动诠释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点和难点。脱贫攻坚必须下番“绣花”功夫,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一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二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贯彻好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三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四要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设定时间表,留出缓冲期,按照摘帽标准验收,实行逐户销号。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目标,越要坚持不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脱贫攻坚是硬骨头硬任务,来不得水分、务不得虚功,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对于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强身壮体,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脱贫攻坚还要坚决防止形式主义,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对于一些地方扶贫脱贫工作中出现的层层加码、形式主义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必须用好问责利器,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开展督查巡查,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严肃问责。总而言之,脱贫成效必须真实可靠、保证质量,“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计熟事定,举必有功。”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广东各地区各部门务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精神,把“精准”落实到扶贫脱贫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用好“绣花针”,练好“绣花功”,凝聚起扶贫脱贫工作的强大合力,确保扎实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南方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 王美花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表情】厉害了青城学生:6年手绘120幅公交车型图!
【表情】年底买母畜 开春接羔忙 牧区贫困户 受益扶贫羊
【表情】春日暖阳 放风筝去!
【定格】植树节,邀您播撒绿色!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奔跑吧,内蒙古!
• 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内蒙古有啥实招?
• 内蒙古集中整治“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工作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 合理容错 及时纠错 提振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 【现场】东升村平整土地备春播
• 李纪恒布小林看望我区报道全国两会的媒体记者
• 内蒙古公安厅与中国民用航空局公安局签订信息共享合作框架协议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专题】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
• 【专题】聚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 【专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两会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