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防沙治沙专题 > 盟市传真 正文   
包头打造全新水生态工程 绘就“塞上水乡”蓝图
内蒙古新闻网  17-03-25 09:14 打印本页 来源: 包头晚报  
 

  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作为一座干旱半干旱城市,水对于包头的意义非同一般。在每个包头人的心中,都有着一座碧水环绕身旁的水系梦想,如今这样的梦想就要照进现实。

  为优化包头市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防洪能力,解决水污染,建设水生态水环境,做好水文章,促进地区产业脱贫,打造宜居城市,提升包头市城市整体形象,包头市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包头市城市水生态提升综合利用工程。为力争在8月前初步形成“河湖连通、碧波荡漾的城市水系”目标,包头在行动。

  用3年时间打造全新水生态工程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看似简单的16个字,但内涵丰富,是新时期包头城市水生态提升综合利用项目提出的全新治水方针。

  包头市水务局的相关领导介绍,依据包头市城市总体规划、包头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包头市城市防洪规划等相关规划,依托包头市现有“四纵两横、三湖四库”的水网工程,全新的包头水生态工程,将采用PPP合作模式,拟投资196亿元,利用3年时间,重点打造和提升100公里城区河道防洪工程、100公里城区景观水网工程、300公里“引水入白入达”输供水管网,形成“四纵四横、四湖四库、三水网”格局。

  通过水网建设,构建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引排得当、循环通畅的城市水生态,形成“南北贯通、东西互济”的城乡水网大格局,把包头建设成为“国内缺水城市生态新典范”,打造“工业转型城市生态新模式”。

  水务局的相关人员介绍,“四纵”,包括昆河、四道沙河、二道沙河、东河,建设以防洪为主的城市水景观河道。“四横”,包括北郊截洪沟、银河水系、昭君河水系、沿黄河景观,形成城市新水系。“四湖”,包括燕家梁湖、小白河、南海湖、白银湖,建设以调蓄为主的水生态景观湿地;“四库”,包括昆都仑水库、向北沟水库、花圪台水库、东河水库,建设以配水为主的水源基地。

  丰富的城市水系与水生活的提档升级密不可分,包头市还有更重要的“三水网”建设。据悉,“三水网”建设:一是水质综合提升网,通过自来水管网的更新建设,使水质得到全面提升,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健康水、优质水;通过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管网和再生水厂的更新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和再生水利用率。二是山北地区调水网,通过“引水入白”和“引水入达”调水工程的建设,为后山地区大工业发展、农牧业发展和扶贫攻坚提供重要水利支撑和保障。三是城区水景观水生态循环水系网,通过城区内“四纵四横、四湖四库”的水网连通工程建设,保障城市水安全,保护水环境,打造水景观,建设水生态,发展水经济。

  部分工程将于7月20日前完成

  作为迎接自治区70周年大庆献礼工程,包头市今年拟投资90亿元以上,基本完成昆河、四道沙河、二道沙河、东河“四纵”贯通工程建设。

  据悉,结合城市建设实际,“四纵”以包兰铁路为界,以北按照城市水景观标准建设,以南按照城市水生态标准建设;北郊截洪沟和银河水系“两横”建设初具规模;全力推进“引水入白入达”等跨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和在固阳县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启动智慧水务工程,积极推广“互联网+水务”,实现水务管理现代化、信息化。

  为将工作做好做实,包头市对建设速度已经提出了时间表。水务局相关领导介绍,以下工程要求7月20日前须完成:

  昆都仑河:昆河南桥以南3公里水生态提升工程;四道沙河:四道沙河110国道以北与北郊截洪沟Y字形交会处1.1公里、赛汗塔拉城中草原水系以及赛汗塔拉段0.8公里水生态提升工程;二道沙河:职教园区-110国道-京包铁路7.5公里水生态提升工程;东河:1号桥以北至G6京藏高速段1.8公里、东河4号桥至入黄口段2.4公里水生态提升工程;北郊截洪沟:民族东路两侧各1.5公里水生态提升工程;银河水系:莫尼林带至赛汗塔拉公园12.8公里水系连通和水生态提升工程;“引水入达”:完成“引水入白入达”固阳段55公里管道建设。

  据介绍,对于资金的筹措,市水务局和北控水务集团设立了共管账户,与住建集团签订了2.5亿元的借款协议,7亿元资金已入账,已向各地区下拨先期征地拆迁资金2.75亿元,全面打造鹿城“河湖连通、碧波荡漾”的西部新城。(记者赵永峰)

[责任编辑 王彤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现场】春雨伴春雪,这两天你看着办!
【现场】留学生学起了太极拳
【表情】传承民族文化,我们这样做!
【定格】世界气象日:观云识天 了解气象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自治区党委派出12个督查组对48个党组织开展巡视整改专项督查
• “温室花园”的别样风光
•  【定格】彩笔涂抹画 “立蛋”迎春分
• 春分立蛋
• “大都集结令——走近忽必烈”系列活动在北京拉开帷幕
• 内蒙古高路公司今年要建设高速公路1067公里
• 大雁回归大草原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专题】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
• 【专题】聚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 【专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两会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