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防沙治沙专题 > 各方评论 正文   
守住生态底线
内蒙古新闻网  17-03-25 09:14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三谈以实干贯彻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一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唱出了我区千里草原的无限风光,也唱出了人们对于绿色草原的无限眷恋。

  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内蒙古的责任和潜力。守住生态底线,符合中央对我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顺应各族群众对美丽生态环境的期盼。唯有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才能进一步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在我区生态环境保护“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历史关头,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守住生态底线,还需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不能让总体的好转掩盖局部的问题;注重“追求总体好转、重点治理局部”,坚持开发与治理并重,谁开发谁恢复,边开发边治理,绝不能出现“开一处矿山、毁一片草原、损一方生态”的现象。

  守住生态底线,就是坚持美丽与发展双赢,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具体来说,就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促进绿色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融合互动,加大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力度,加快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为我区经济转型升级增添“绿色动力”。

  守住生态底线,不仅仅是保护树木花草,而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是全方位、系统性的绿色变革,需要制度作保障,需要文化作支撑。一方面,我们要继续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等制度建设,推动生态保护建设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培育发展生态文化,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崇尚生态文明、共促绿色发展的社会风尚。双管齐下,使政府层面的制度建设和个人层面的具体行为实现良性互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守住生态底线这事儿上,全区各级各地一定不能算小账,要以全局眼光算大账、算长远账,为各族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为保障“三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多作贡献。(内蒙古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 王彤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现场】春雨伴春雪,这两天你看着办!
【现场】留学生学起了太极拳
【表情】传承民族文化,我们这样做!
【定格】世界气象日:观云识天 了解气象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自治区党委派出12个督查组对48个党组织开展巡视整改专项督查
• “温室花园”的别样风光
•  【定格】彩笔涂抹画 “立蛋”迎春分
• 春分立蛋
• “大都集结令——走近忽必烈”系列活动在北京拉开帷幕
• 内蒙古高路公司今年要建设高速公路1067公里
• 大雁回归大草原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专题】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
• 【专题】聚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 【专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两会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