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 正文   
【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一线报告】春风沉醉暖兴安 ——兴安盟扶贫攻坚见闻
内蒙古新闻网  17-03-26 23:56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点题:​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扶贫体制机制。要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设施网络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贫困地区尽快步入自主发展轨道。严格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和贫困退出机制,用好考核“指挥棒”,兑现脱贫“军令状”,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兴安盟脱贫攻坚推进会议提出,精准发力、持续用力,一往无前,苦干实干,确保脱贫攻坚限时打赢,如期向人民兑现脱贫攻坚的庄严承诺。

  走进突泉县曙光农牧业产业循环园区内的温室大棚,盛开的桃花吸引人们纷纷驻足拍照。记者胡日查摄

  春风吹拂着兴安大地,处处都孕育着希望和生机。

  这片土地被国家列入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开发特殊困难地区,所辖6个旗县有5个是国家级贫困县。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头号民生工程。兴安盟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今年的目标是,实现2.6万人脱贫。如此薄弱的基础和艰巨的任务,兴安盟贫困人口如何换穷貌?如何改穷业?日前,记者来到兴安盟,一探究竟。

  扎赉特旗阿尔本格勒镇希勒图嘎查农民韩宝去年住院花了1.1万元,来自新农合、民政部门、商业保险等多重叠加报销下来,他自己只承担350元。67岁的韩宝坐在炕头上,有种说不出的踏实。该盟10.5万贫困人口都和韩宝一样享受5道健康保险。

  兴安盟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占总数的近60%以上,“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场大病全泡汤”的问题时有发生。兴安盟委书记张恩惠说,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兴安盟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持续用力,以超常规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此,兴安盟编织教育、健康和生活救助三张网络的综合保障网,切实切断因灾、因病、因学代际传贫和再度返贫情况。

  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4年时间,兴安盟还有8万多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兴安盟的每个干部心里都有一本精准的账,用阿尔本格勒镇大学生村官图布新的话来说,“扶贫也得下一番‘绣花’功夫”。

  图布新是哈日础鲁嘎查的大学生村官,去年他带动村里30户贫困示范户种植黑木耳脱了贫,这事儿在十里八村引起了轰动。记者见到哈日础鲁嘎查贫困户翠萍时,她刚拿到去年卖木耳的1.6万元,一把票子,她数了又数。“我今年要养1万棒黑木耳,政府扶持政策这么好,我一定要脱贫。”说这番话,翠萍有些动情。今年哈日础鲁嘎查将带动80户贫困户脱贫,这生财的木耳菌棒,将以每棒1.6元的价格出售给贫困户,每人3000棒,政府通过“菜单式”产业扶贫资金每袋补助1元,贫困户自筹0.6元。按每个菌棒最低收入3块钱计算,每个贫困户都能稳稳脱贫。

  脱贫,村民们不愿意等。为了尽早加工完首批100万棒黑木耳菌棒,村民们都在黑木耳合作社的简易食堂里吃午饭,大家一边吃一边说笑,围着热气腾腾的东北大炖菜憧憬着新一年的光景。

  农民想脱贫,始终面临着“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卖给谁”的问题。乌珠尔村党支部书记王海河为了避免农户单打独斗,引来了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精准扶贫模式。

  “在这里注册公司后,我们统一进行加工、劳动培训、技术指导,无论市场价格如何波动,负责保底回收,统一进入市场销售。”大学生创业带头人张旭今年要带动6个乡镇的300户贫困户种蘑菇。

  兴安盟集中力量建设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产业基地。有效运用金融杠杆和政策助推机制,推动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所有贫困户成为产业链上的一员,构建起稳定增收的脱贫产业体系。

  “政府给我上了一套200多万的设备,政府扶持我把企业建在村头,我就得把岗位设在老百姓家门口。”说这话的是阿尔本格勒镇瑞秋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和平。政府一手“扶”起了两头,龙头企业壮大了,贫困户挣到钱了。

  精准入户,精准施策,扶贫产业落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了绿色、生机、希望。扎赉特旗调整种植结构,走产业扶贫的路子,改变了贫困户“弱势群体经营弱势产业”的恶性循环。

  如何才能推动贫困户彻底告别贫穷走向富裕,尽快步入自主发展轨道?在长发村第一书记郑亚辉在新年第一天的驻村干部工作日志上我们看到:研究种植结构调整事宜。

  2015年9月他来到长发村,2016年底,全村整村脱贫,他交出了亮丽的扶贫成绩单。当记者来到长发村,正赶上长发村惠泽农牧业合作社与黑龙江泰来县领航水稻种植合作社签署旱改水土地流转合同。签完合同,郑亚辉深呼一口气:这一纸合同让130多户农民每亩地承包费涨了250元。

  “领导干部既要当指挥员,也要做战斗员。不脱贫,不脱钩。”在兴安盟,以扶贫第一书记带动下的基层党组织成为精准扶贫的攻坚堡垒,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产业扶贫相结合,创新产销对接机制,实现“人人都有扶持措施、户户都有脱贫产业”的目标,真正扶到了点上、根上。截至目前,兴安盟共有850名第一书记与贫困村建立帮扶关系,协调资金3.8亿元,流转土地165万亩,兴建文化设施1.2万平方米。2016年,全盟减贫2.45万人。

  精准扶贫,一个“扶”字重千钧。这两年科右中旗察尔森化嘎查频繁发生一种现象:在外地生活的本村人回村后却找不到家。

  黄昏时分,站在村口远眺,小村子笼罩在袅袅炊烟中。去年,在帮扶单位内蒙古日报社的帮助下,这里建设了养鸡场、黑木耳产业基地等。如今的察尔森化嘎查往日垃圾场变成了街心花园,土旧的危房被改造一新,家家门口都通了水泥路……各种项目进村,改变了察尔森化的村容村貌。产业扶贫,让贫困户有了内生动力,昔日的贫困小山村从贫穷走向了富裕,从落后走向了文明。

  通过一道仿古风格的大门,突泉县曙光农牧业产业循环园区映入眼帘,一个现代化的农牧业产业园区让人眼前一亮。赵君艳来自太平乡三花村,她来园区应聘的最大优势是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身份。该园区历时3年建设,已经投资13亿元,北部3085亩的养殖区和南部4234亩的种植区长期用工500余人,三分之二都是贫困户。目前,园区入驻企业、合作社31家。上游有种畜场、养殖基地、饲料加工厂,下游有有机肥厂,园区产业链条已成循环之势。在这里,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围绕市场调结构、企业建基地、基地上项目,绿色产品助推脱贫攻坚。目前,兴安盟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8个,带动就业1.2万人。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今年兴安盟本级财政投入扶贫资金比去年增加了近50%。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兴安盟创新性地实施了“双扶双带”“菜单帮扶”“托管经营”“合作共赢”等产业扶贫模式,力求对贫困户帮到“点”上,扶到“根”上,以高效实际的行动向贫困户兑现脱贫攻坚的庄严承诺。

  点评:

  在基础薄弱和任务艰巨的情况下,兴安盟把扶贫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以扶贫第一书记为代表的基层党组织成为精准扶贫的攻坚堡垒,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产业扶贫相结合的种养殖结构调整,不断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强筋健骨”。在各级干部的努力下,农民从贫困到脱贫再走向致富,农村从落后走向文明,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这一系列变化既可喜又可贵。(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赵丹胡日查)

[责任编辑 白静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