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时期交上满意答卷】
内蒙古横跨“三北”、毗邻八省,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发展,也关系东北、华北、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保护和建设好我区的生态环境,既是内蒙古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
“十二五”期间,内蒙古交上满意答卷,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我区林业生态建设再上新台阶,5年间全区森林面积增加1822万亩,活立木蓄积量增加1.2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1.03个百分点,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分别减少625万亩和515万亩,减少面积均居全国首位。
去年,我区草原植被盖度达43.8%,比2010年提高了6.7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了13.8个百分点,草原“三化”面积比2010年减少了671.29万亩,比2000年减少了3836万亩,其中重度退化面积减少了3048万亩,草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整体遏制。
成绩的取得来自于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区相继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批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淘汰落后产能,实施了一大批节能环保重大工程。“十二五”期间,我区累计投入546亿元,实施五大生态工程和六大区域性绿化工程。争取国家出台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将10.1亿亩可利用草原全部纳入保护范围,投入草原生态补奖资金300亿元,惠及146万户、534万农牧民。加快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状况实现总体遏制、局部好转,美丽内蒙古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成绩的取得也来自于我区大胆的先行先试,来自于更多创新举措。自治区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启动国有林场林区改革,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制定出台《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改革的意见》,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2015年,完成造林绿化1100万亩、重点区域绿化210万亩。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加快治理乌海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呼伦湖和乌梁素海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生态环境还比较脆弱,正处在“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历史关头。直面这一历史关头,站在“十三五”的起点上,出发的号角已然吹响。今年我区将着力推动绿色发展。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切实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构筑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