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克旗,万物复苏。在农牧民春耕备耕时节,记者所到之处,耳闻目睹的是旗乡村三级干部为让贫困户早日脱贫,建驻村工作队、到组入户对接、争取项目资金、落实政策措施,忙得不亦乐乎。克旗有11971名贫困人口,自去年实施脱贫攻坚以来,仅一年时间实现稳定脱贫6199人。各地在脱贫攻坚中有哪些举措?贫困户生活变化有多大?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千元扶”架起致富金桥
在巴彦查干苏木哈登宝力格嘎查,贫困牧民敖云朝克图指着圈里一群欢蹦乱跳的小羊羔,信心十足地说:“去年,我用政府扶持全家5口人的5000元钱,买了10只本地大尾巴绵羊,加上原有的36只,今春接羔41只。用不了三年,我家的羊能超过百只,日子咋能富不起来!”全苏木非贫困嘎查共有贫困户121户234人,得到扶持资金23.04万元,大部分牧户把这笔钱用来购买适龄母羊养殖,随行的扶贫助理乌日古木乐介绍。
在红山子乡大浩来图村安家店组,58岁的肢体残疾贫困户王树岐高兴地告诉记者:“去年,我在鑫烨合作社干活,管吃管住每月还给1200元。我还把政府扶持给我家三口人的3000元入股合作社,不仅每年可以分红450元,还能得到1800元生活补助,这一项就增收近万元,照这样贫困户‘帽子’很快就能摘掉了。”红山子乡乡长白景文介绍,去年,依靠收购、加工、销售山野菜的鑫烨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响应脱贫攻坚号召,雇用20名因残致贫的贫困人口到合作社工作,人均年增收3000元。该合作社还把扶持给贫困人口的每人1000元钱吸纳入股,不仅按年分红本金15%,还给每人发放生活补助600元。
据旗扶贫办副主任曹阁介绍,旗委、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550余万元,无偿扶持贫困户用于发展种养殖业等脱贫项目。
“减贫保”让贫困户高枕无忧
近日,记者来到万合永镇,恰好赶上乡政府在给贫困人口发放“减贫保险卡”,人们都高兴地说:“有了‘减贫保’,以后生病长灾的再也不怕了!”
中心村大营子组双目失明的71岁老人高桂珍热泪盈眶地说:“这要是早有‘减贫保’政策,我这双眼也不会失明啊!”高桂珍儿子杲金瑞遗憾地说:“十多年前,母亲患了眼病,由于家里困难,大医院不能去,结果越拖越严重,才成了现在这样子。”
该村拉石沟组的李敬华今年65岁,已照顾高位截瘫的弟弟25年。几年前,给女儿做手术花了7万多元,老伴儿朱德祥患脑梗,偏瘫两年,两次住院花了5万多元,前不久离世。当乡村干部给她送去“减贫保险卡”时,她激动地流下眼泪:“要是前两年有这好政策,我老伴儿也不至于扔下我而去啊!”
分管扶贫工作的旗委副书记金仓向记者介绍,“减贫保”是克旗在脱贫攻坚中为防止脱贫人口因病返贫出台的新举措。由旗财政出资,每年为每名贫困人口缴费85元。如果参保的贫困人口因病住院产生医疗费,医疗报销比例可提高10个百分点。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救助等报销后,剩余的费用再次给予赔付。
该旗在落实“减贫保”项目中,旗财政拿出190.1万元,将2014至2016三年间筛选出的22365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了“减贫保”行列,不仅使贫困患者有保障,还能解除他们有病没钱治、小病拖成大病的后顾之忧。
“企业+‘央贷扶’”成脱贫主力军
在浩来呼热苏木浩来呼热嘎查,党支部书记李国祥说:“去年,金峰公司用自有资产做担保,用贫困户的贷款指标借款300万元,帮扶嘎查贫困户22户54人,每年给每户分红6000元,人均纯增收2000多元。”
包扶万合永镇中心村的骏然食品公司借“央贷扶”贷款300万元,不仅与该村30户38名贫困人口对接,签订山野菜收购合同,还给每人每年补贴现金600元。浩来呼热碌碡湾嘎查德美羊业、达来诺日镇鹤翔清真食品和杜蒙牧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采取赠送、托养基础母羊回收羊羔的方式对贫困户进行帮扶。
旗扶贫办主任赵玉山告诉记者,全旗各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发挥帮扶单位自身优势,采取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带动嘎查村贫困人口脱离贫困。去年,全旗在实施“央贷扶”工程扶贫中,建立“10带1”共建帮扶机制,对有经营能力没有发展项目的贫困户和无劳动力的贫困户,由龙头企业或各类经济合作组织进行帮扶,实行每帮扶1户贫困户给予10万元贷款的政策。贷款企业需连续帮扶3年,必保每名贫困人口每年增收600至1000元以上。截至目前,全旗49个龙头企业、合作社对接贫困户936户,帮扶贫困人口1722人。(记者 刘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