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域点睛 地方时评 呼和浩特 包头 鄂尔多斯 呼伦贝尔 赤峰 通辽 兴安盟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力拓增收新天地
内蒙古新闻网  17-04-12 11:44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松山区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见闻

  一斤油桃卖到30元,一斤草莓卖到50元,一斤美国大樱桃竟然破天荒地卖到百元以上……从初春开始,松山区当铺地满族乡几处生态采摘园区人潮涌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城区居民。村民不仅品味了增收的喜悦,还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让更多看到希望的农民跃跃欲试。

  优供给,抓创新,促增收。2015年以来,松山区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优势产业,做强现代农业,把农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收入增幅不断加快的背后,是该区以创新为引领、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组合拳,创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篇章。

  优供给:打造放心农业促进产业转型

  一把青葱、两个茄子、三个白萝卜、五六颗青椒,精美的包装盒上贴着二维码。在松山区当铺地满族乡关家营村楚东现代农业园区万亩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一批批鲜嫩可人的特菜、细菜从温室里采摘下来,经过严格检测,贴上含种植日期、用药种类、施肥数量等各种信息的二维码,销至全国各地。

  用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保障着舌尖上的安全,让放心的农产品成为标志性品牌。2016年,国家、自治区对松山区农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共抽取蔬菜样品77个、禽蛋样品80个,合格率均达100%。该区哈斯陆生态有限公司生产的草原红谷小米、安丰万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绿色番茄和众旺种植业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小麦均被认证为绿色食品。

  一家一户经营、土地耕种碎片化,都不可能形成量大质优的农产品,也不可能有规模效益、收入增长,这恰恰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解决的问题。自2014年以来,松山区抓住国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利契机,加快土地流转进程,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到2016年底,该区成功打造穆家营子镇、当铺地满族乡、夏家店乡等多个生态休闲农业示范点;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33家,全区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768家。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区土地流转总面积达144.2万亩,土地流转率达53%;全区投资100万元以上农畜加工企业达25家,优质农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达40.7%。

  抓创新:探路绿色生态循环农业

  在松山区农业主导产业中,畜牧业一度居于首位,同时也是农业主要污染源。如何破解环保和畜禽养殖产业协调发展这道生态难题?该区尝试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畜牧业转型升级的生态循环之路。

  赤峰家育公司是一家种猪养殖场,上万头猪的排泄物对周边环境污染不小。养殖场自建场便开始研究并尝试建设废弃物资源化及沼气发电工程:猪粪经发酵产生的沼气用来发电,沼液再次发酵生产液态有机肥,沼渣则生产固态有机肥。截至目前,该公司年生产数万吨液态、固态有机肥料,已成为周边农民用以发展有机种植、增加收入的“抢手货”。

  像赤峰家育一样,该区其他规模养殖场也都同步建设了高标准畜禽排泄物堆放池,定期收集畜禽排泄物,用于生产沼气、有机肥、发电,产生的沼液通过专用设备输送到各农业生产基地消纳。目前,全区有上百家养殖场选择生态循环治理,其中大多都已通过验收。

  如今,松山区通过启动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乡镇、示范园区、示范主体建设,探索畜禽粪污、病死猪、秸秆等资源化利用新模式。2016年,推广应用以本地畜禽排泄物为原料的商品有机肥13万吨,资源化利用规模养殖场沼液总量达300余万吨。

  促增收:“旅游+农业”融合发展

  紫色甘蓝、黄色小番茄让人赏心悦目;顶部悬挂的丝瓜、葫芦,既遮阳又是一道风景线;穿心莲、板蓝根、鸭掌菜这些以前只能在书上看到的名称,如今种在大棚里供人们参观采摘……位于赤峰近郊的楚东现代农业园区,打造休闲采摘的招牌,让设施农业园区变成风景区、休闲区。

  以往蔬果论斤卖,现在按颗卖。坐落于当铺地兴隆洼村北梁棚区的赤峰亲子采摘园,引进了热带红心火龙果。这种原产于中美洲热带雨林地区的水果,因其具有良好保健功效而备受追捧,成为市民休闲采摘的新宠,一颗卖到十几元钱。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农民关心的增收抓起,让农民共享改革红利。该区依托农业优势,把休闲农业文章做足,抓住“旅游+农业”这个切入点,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从2015年起,该区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向“农旅结合”转型发展。目前,在已注册的家庭农场中,创意农业、休闲观光农业达百余家。

  楚东现代农业园区采用生态墙体、漂浮流水、垂直无土等新技术栽培的秧苗长势喜人。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久居城市的人们更愿意体验乡愁、亲近自然,感受新技术魅力。园区紧紧抓住这一主题定位,2016年共新建4个观光棚,改造26个传统棚,同时还将多种新品种花卉、果树引进棚室。(记者 杨丛坡)

[责任编辑 巴菊媛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巴彦浩特至英雄会会场公路开工建设
热带水果在葛根庙安了家
锣鼓喧天
额济纳旗在6年内要种植120万亩梭梭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H5】送你一幅内蒙古“十骏图”
• 交通有多重要?李纪恒书记告诉你——
• 快讯:2017年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动员大会召开
• 布小林: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廉洁政府
• 李纪恒:“七网”同建强基础 “七业”同兴促转型
• 马明突击检查呼和浩特火车站公安勤务工作
• 李纪恒: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专题】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
• 【专题】聚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 【专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两会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