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赤峰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李志明
1982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本科毕业生,李志明有太多的机会可以选择,但他放弃了去国家机关和留在辽宁大学工作的机会,决定回家乡从事科研工作,在本人的强烈要求下,他被分配到赤峰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搞起了科研。
李志明心中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研发出低成本营养均衡的高性价比饲料,降低养殖户的饲养成本,从而提高养殖户的收入,为赤峰市的养殖业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经过几年的实践,李志明不但研发出了4个“双信”系列浓缩料,还发现NRC标准规定的蛋鸡产蛋高峰期间蛋白需要量在16.5%左右,而赤峰地区仅需15%-15.8%,比NRC标准低0.7-1.5个百分点。他的这一发现为养殖户节省了大量的蛋白饲料原料大豆,从而使蛋鸡生产效益达到了最大,养殖户对他竖起大拇指。
1988年,李志明前往澳大利亚科工组织学习动物营养。1989年回国后,李志明继续进行科研工作,他根据在国外学习积累的现代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经验,致力于改善赤峰市牛羊因为半放牧半舍饲而造成的营养不均衡问题,通过大量试验,研制出了适合不同牛羊品种、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产用途以及不同年龄的新型绿色环保产品——牛羊营养补剂,达到了充分发挥牛羊生产潜力、节省饲料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李志明先后主持了《畜禽饲料保健系列产品技术开发》、《非常规蛋白质饲料资源在肉羊、肉牛上的开发利用》等国家、自治区、赤峰市项目32项,并获得多个奖项。他取得的科研成果,经过在赤峰及周边地区推广,获社会效益21亿元以上,对赤峰市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9年,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与赤峰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合并成立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李志明当选为院党委书记、院长,他又站在全新的高度思考管理与科研问题。在他的带领下,赤峰市农科院先后承担国家、自治区重大科研项目300余项,共取得科研成果438项,获得各级奖励185项,育成通过国家、自治区审(认)定农作物新品种210个,获得农业部授权保护品种4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
2011年,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参加了“十一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在全国部属、省属和地市属共1058个参评机构中,赤峰市农科院在地市属农业科研机构排名第52,在专业研究领域排名100名,进入了全国地市级和专业研究领域的百强院所行列。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李志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农牧业优秀科技人员”、“农牧业科技创新先进个人” 、“草原英才”等荣誉称号,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评为UNDP项目优秀科技特派员,于2012年当选为十八大党代表,2012年当选为赤峰市第六届人大代表。(记者 宋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