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域点睛 地方时评 呼和浩特 包头 鄂尔多斯 呼伦贝尔 赤峰 通辽 兴安盟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让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应
内蒙古新闻网  17-04-19 10:33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为了能让贫困户尽早脱贫致富,宁城县整合“三到村三到户”扶贫资金,入股到企业或合作社中,给贫困户分红的同时,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到相关的产业中,加快了脱贫致富的速度。

  眼下在大明镇二肯西村,所有贫困户的旋耕、整地工作已经接近尾声,贫困户不但免费接受整地,还有入股分红,这要缘于村里利用“三到村三到户”资金组建的农机合作社。

  “媳妇生病去世,哪也去不了,在家照看孩子。为了还清她生病时欠下的10多万元外债,在这个农机合作社开拖拉机,收入挺好的,我觉得挺知足。”大明镇二肯西村贫困户韩俊林一边开车旋地一边说。韩俊林开的车是合作社的,合作社花钱给他考了驾照,现在一天能赚100多元,春秋两季下来,能赚1万多元。

  大明镇二肯西村有贫困户27户,通过整合近三年的“三到村三到户”资金100多万元,入股村里的农机合作社,贫困户每年都可以分到不低于股金12%的红利,去年每个贫困户分了700元钱。并且贫困户家里的地从种到收都是由合作社免费作业,一亩地可以省下近200元钱,合作社用工也是优先选择贫困户。

  “关键是给贫困户没有丧失劳动能力的这部分人找到一个就业平台,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随着合作社的壮大,可以加大力度救助。”大明镇二肯西村党支部书记马腾才说。

  受益于整合“三到村三到户”资金的,还有格日勒图村的贫困户马国新,村里把40多万元扶贫资金入股一家种植合作社后,马国新从合作社花19万元买了2个大棚,这些钱全部是由合作社做抵押给贷的款。

  “扶贫资金如果分配到我们各户,一个人是两千来块钱,干不成什么大事,入到合作社里,跟着合作社干,最慢三年也能脱贫。”去年10月份,马国新栽下第一茬柿子,现在正是收获的时候。马国新算了一笔账,按照正常年景,1个大棚纯收入是6万元左右,一年半后投入的成本就能收回来。“扶贫资金注入我的合作社,一方面能减轻我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带动贫困户买棚、租棚,或者是干活,能把我的合作社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宁城县天地福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李文龙说。

  宁城县在脱贫攻坚中,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整合“三到村三到户”资金,对1841户贫困户5525人实施了入股分红扶持措施。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对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解决他们持续稳定的收益问题。对有劳动能力的人在入股分红模式中通过全程参与产业链条,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咱们这个资金整合后,相当于一台大马力的发动机引擎,把贫困户与大企业、合作社捆绑起来,解决贫困户个体抵抗市场风险弱的弊端,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目标。”宁城县扶贫办副主任朱海峰说。(记者 王咏梅 通讯员 李彦会 刘海)

[责任编辑 巴菊媛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传承传统文化
技能大比拼
杏花开了
共建绿色化工园区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现场】二人台现代戏《老牛湾》火热开排
• 节水灌溉新技术助力农业增产增效
• 李纪恒:不断深化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
• 【定格】农资打假 护农保春耕
• 李纪恒: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奋进力量 不断开创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
• 全国草原春季禁牧休牧与草原防火宣传活动在锡盟举行
•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专题】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
• 【专题】聚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 【专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两会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