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评论 论道 先锋 e言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想  >  e言   
【观点圆桌会】垃圾分类从鼓励到强制,你准备好了吗?
内蒙古新闻网  17-04-26 16:47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核心提示】

  “垃圾是个大杂烩,扔前请你分分类;分清几种垃圾桶,仔细分类可利用。”这是一首关于垃圾分类的童谣,在学龄前小朋友中广为流传,然而,尽管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已经广为人知,但其执行现状却不容乐观。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要求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垃圾分类从鼓励到强制,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看看大家的观点。

  观点1

  改变的不止是习惯张楠之在这一《方案》出台之前,很多城市已经在试行垃圾分类投放。只是,这种分类投放的尝试,大都是在公共场所,其主要表现就是安装在大街上的分类垃圾箱等,但在生活垃圾最主要产生地的居民小区,不仅鲜有分类垃圾箱的身影,更少有居民投放前垃圾进行过分类。

  而且,即便是分类投放的垃圾,最终被装上垃圾清理车时,仍然被一骨脑地混杂在了一起。所以,从根本上来讲,若想做好垃圾分类,除了通过强制性的要求和相应的奖惩措施,引导人们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外,还需要更多相应的配套设施和垃圾清运、处理方式等的改变。

  不过,很显然,垃圾强制分类政策改变的不仅是与垃圾投放、清理有关的一切,更将深度改变我们的生活,尤其是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这一点,十年前出台的“限塑令”就是一例。

  在国务院2007年发布“限塑令”之前,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的塑料购物袋通常都是由商家免费提供给消费者的,那时候,提着自备的购物袋、拉着自备的购物车购物的,大都是老年人,鲜有年轻人如此。但是,当“限塑令”出台并实施之后,立刻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自备购物袋或购物车的行列。

  同样的道理,强制分类政策的出台,最重要的意义也在于营造出一种必须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的社会氛围,同时也为早就有此觉悟者的实践提供了“依据”,使其变得顺理成章,并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分类实践中来。从这个意义来说,强制性垃圾分类改变的将不仅是人们对待生活垃圾的习惯,更会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变化了的生活方式将导向一种更加精致的生活——从垃圾分类开始,生活便不再是一个关起门来“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个体生活,而是一个与他人、与社会密不可分的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不仅要关注自己作为一名消费者的身心享受,更要关注自己作为一名社会人的社会责任。

  观点2

  从“要点”做足工夫

  程赤兵

  垃圾分类不是个新鲜事,却是个头疼事。小区里的分类垃圾箱都布好了,免费的分类垃圾袋也发到了居民手中,电视里的公益广告也反复播,到头来,效果就是不理想。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

  一些专业人士往往把责任归咎为居民环保意识不强,举手之劳的垃圾分类就是懒得做,这让普通群众感觉有些冤枉。这些年来,从空气质量到水资源,从绿色出行到绿色家居,人们的环保意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如果能用垃圾分类更好地保护环境,谁又不愿意呢?

  举个例子,在一些曾经推行过垃圾分类的小区中,居民们已经养成分类倒垃圾的习惯。可是,垃圾运输车一来,会把已经分类的垃圾一起混装,最后还是传统地统一处理。这就让此前一切的宣传、努力白费,也大大地伤害了人们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这就说明,要做好垃圾分类,下游的工作往往比上游重要。

  再举个例子,现在很多人吃饭,都习惯外卖点餐。一份外卖送来,外包装是塑料的,属于有害垃圾;筷子是木头的,属于可回收垃圾;吃剩的食物又属于易腐垃圾。可居民家中,很难在餐厅中放上三个分类垃圾桶的。遇到这种问题怎么办?是不是该在楼道里放上分类垃圾桶,由专人去清理?这样的细节问题很多。

  所以,要推行垃圾分类,千万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举手之劳,而是要从生活的细节入手,换位思考,认真考虑如何能让分类变得简便易行,抓住“要点”,才能让人们养成新的扔垃圾的习惯。

  观点3

  需创新治理思维

  吴晓林

  垃圾分类是文明进步、公民意识提升的结果,很难想象在环保意识不强、习惯于胡乱丢弃的环境中,垃圾分类能够推行下去。因此,提升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需要进课堂、进校园,从娃娃抓起,这对习惯养成十分重要;在社区,也有必要让环保志愿者等群体参与进来,督导人们垃圾分类。这也是日本、韩国、德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在推动垃圾分类方面的经验。

  垃圾分类还需要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的改善。摆放分类垃圾桶仅仅是最表层的工作,还要根据人们日常的行为习惯设计可行的政策制度。比如,台北市在世纪之初实施“垃圾费随袋征收”政策,就是考虑到人们承担垃圾处理费时的“节约心理”。同时,乱丢垃圾者往往会被处以重罚,遍布街头的摄像头以及鼓励市民举报的政策,让乱丢垃圾者无所遁形。浙江省金华市把垃圾分为“会烂的”和“不会烂的”,把会烂的垃圾丢进去转化为有机肥,不会烂的则由保洁员分拣后集中处理。一些城市小区,居民们还可以将可回收的垃圾用来抵缴物业费,这也有效提高了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引入社会力量,调动其积极性,成为参与垃圾分类的重要主体。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每一代人都是后代人地球权益的托管人,必须以负责任的心态更加积极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要基于人们的行为动机和现有的社会环境,构建全过程、多环节的垃圾分类工作体制,形成政府、社会与市场合作互动的工作机制。

  【网友热议】

  @若所:支持垃圾分类!毕竟我们生活在地球,想更好地持续发展,减少污染,垃圾分类是大势所趋。

  @杨柳絮:推进垃圾分类,我觉得首先要全面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只有让市民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才能准确分类垃圾,否则,再好的制度设计都将是镜中花水中月。

  @雨丝甜蜜:实现垃圾分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方案》出台,各地会更加重视垃圾分类的实施成果,只有意识到位与制度严格相互配合,才能起到根本作用。

  【编辑手记】

  都说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但难就难在将其顺利归位。激发社会力量,实现多方联动,既解决好分类的最先一公里,又解决好“最后一公里”,才能让公众看到分类的实效,成为生活的新风尚。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安华祎)

  

[责任编辑 王美花]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传承传统文化
技能大比拼
杏花开了
共建绿色化工园区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内蒙古之最】我国最大的旅蒙商号
• 李纪恒: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 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 【网信事业新成就】云计算&大数据呼和浩特拥“云”入怀遇见未来
• 第三届内蒙古美食文化节举行 蒙餐成为舌尖上的诱惑
• 布小林: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自治区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呼和浩特市一男子将邻居打成“植物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
• 内蒙古首部作家和画家联袂创作的散文集问世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专题】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
• 【专题】聚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 【专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两会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