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经济新闻   
内蒙古能源网建设又添精彩一笔 上海庙—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内蒙段)全线贯通
内蒙古新闻网  2017/04/29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蔡冬梅 王玉琢 李永桃)“你看,这根导线马上就要铺过去接通到那个塔山上了。”张义指着地上的导线对记者说。春暖花开的季节,记者在上海庙—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乌审旗苏力德苏木施工现场看到,施工队长张义正带领工人们整理场地,将围栏、剩余电线、牵引机等设备陆续撤离。

  日前,随着最后一根导线顺利牵引到位,标志着上海庙至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内蒙段)213公里全线贯通,并计划在6月底具备带电条件。届时,可将上海庙800万千瓦机组生产的电源送往山东,进一步满足山东地区用电负荷的增长需求。

  而这,仅仅是内蒙古“北电南送”的惊鸿一瞥。

  3年前,为加快京津冀等地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起始于内蒙古的锡盟—山东特高压交流、蒙西—北京—天津特高压交流、上海庙—山东特高压直流、锡盟—江苏特高压直流等4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列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输电通道建设中。这对于内蒙古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国家能源基地意义重大,内蒙古作为全国清洁能源输出基地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也意味着,内蒙古“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机遇来了。

  2016年,在中央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部署中,扎鲁特—青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线路工程作为落实战略部署的重大工程列入其中。至此,5条特高压电力大通道让内蒙古迎来特高压时代。

  展开中国地图,横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形狭长的内蒙古,平铺在上方。人们习惯于把这里想象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而对于中国的能源格局来说,这片与“三北”接壤的草原,则是未来的清洁能源输出地。无论煤电、风电,还是光伏发电,内蒙古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就地理位置而言,内蒙古毗邻东北和华北等电力负荷中心,在新的能源输送格局中,这个地处北疆的能源大区具有天然的优势,将占据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这既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也是当下我区“七网”同建中能源网建设的核心任务。

  如今,红红火火的“七网”建设,使升级版的内蒙古重要能源高地轮廓日益清晰,这些能源输送通道也正在悄然改变着起点、终点和沿途地区人们的生活。

  从锡林郭勒盟沿着特高压线路出发,730公里外就是山东省济南市。2016年夏季,通过这项工程,华北电网向山东送电200万千瓦,有效解决了迎峰度夏期间山东电网的电力缺口问题,缓解了山东地区的大气污染。

  隶属于华能集团的北方魏家峁煤电有限公司是蒙西—天津南特高压工程的配套电厂。公司副总经理崔艳宾来自北京,和他一样,很多员工都是被派驻到内蒙古的。眼见家里不断被雾霾侵袭,他说自己能做的就是在内蒙古为北京的空气改善做点事情。资料显示,已经投运的蒙西—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开始在支撑国家能源消耗强度降低的目标实现、缓解京津冀电力供需矛盾、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自治区发改委提供的一组数据指标,可以反映出内蒙古能源网建设的可喜轨迹:

  ——煤炭方面,煤炭产能结构优化稳步推进。2016年,全区深入落实国务院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年退出煤矿23处,涉及产能2200万吨。

  ——电力方面,截止2016年底,全区电力装机容量11030万千瓦,增长6.2%,其中风电2556万千瓦、光伏636万千瓦、水电238万千瓦。发电量3948亿千瓦时,外送电量1357亿千瓦时。

  ——油气方面,原油产量174.4万吨,天然气产量299.2亿立方米,煤制气产量12.1亿立方米,管道天然气销售量54.1亿立方米。

  自治区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截至2016年底,内蒙古电力装机容量、风电装机规模、外送输电能力、煤制气产能均居全国第一。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外送京津冀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已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煤制天然气项目正在全速推进。

[责任编辑 李珍]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传承传统文化
技能大比拼
杏花开了
共建绿色化工园区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内蒙古之最】我国最大的旅蒙商号
• 李纪恒: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 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 【网信事业新成就】云计算&大数据呼和浩特拥“云”入怀遇见未来
• 第三届内蒙古美食文化节举行 蒙餐成为舌尖上的诱惑
• 布小林: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自治区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呼和浩特市一男子将邻居打成“植物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
• 内蒙古首部作家和画家联袂创作的散文集问世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专题】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
• 【专题】聚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 【专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两会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