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时政新闻   
斯人已逝 精神永存——追忆布赫同志
内蒙古新闻网  2017/05/08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惊闻布赫同志逝世,与布赫同志生前有过接触的我区干部群众回忆起曾经的一幕,如在昨昔,哀思不已。

  5月6日晚,接受记者采访的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云治厚心情沉痛地说,2016年4月中旬,布赫同志与他促膝长谈的那个上午,历历在目,永生难忘。

  曾获“中国绿色贡献终身成就奖”的布赫同志,长期关注着草原生态、关心着国家和内蒙古的绿色发展战略。2016年,“关于内蒙古绿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被确定为自治区政协年度协商议题。4月中旬,云治厚专程前往布赫同志家中汇报这一议题,听一听老人家的意见。

  “布赫同志特别高兴,我们聊了一个多小时。”云治厚回忆,布赫同志说,“一定要坚定我们的政治信念,坚定不移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要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和平的时光。现在的内蒙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一定要把这样的大好形势巩固好发展好”。布赫同志的教导,云治厚铭记在心。

  “在谈到绿色发展时,布赫同志说‘绿色发展对内蒙古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草原不单单是草原上人们生产生活的载体和家园,更是一种文化和一种精神。美丽的草原是内蒙古的名片和品牌,一定要把内蒙古的草原保护好、建设好、发展好……’”云治厚回忆道。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云治厚表示,他将化悲痛为力量,牢记布赫同志的嘱托,坚定政治信念,履行好政协委员职责,广泛深入调研,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为内蒙古的生态建设、绿色发展、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宁贡献力量。

  “惊闻噩耗,不禁回忆起2004年在布赫同志家中采访的情景……”5月5日,与布赫同志有过一面之缘的内蒙古政协杂志社副社长、人民政协报内蒙古记者站站长常歌在微信朋友圈中这样写道。

  2004年12月,为了拍摄纪录片《光辉历程——内蒙古自治区政协50周年》,常歌作为编导,带摄像师赴北京拜访布赫同志。

  “在布赫同志家中的会客厅,我们见到了这位令人尊敬的长者。年近八旬的布赫同志穿着羊毛衫,还打了领带,一看就是为我们录制纪录片特意准备的。”当时的情景,常歌记忆犹新。

  “你们在内蒙古工作怎样,还顺利吧?我每年都会回去看看家乡和乡亲们,自治区进步很快呐!”布赫同志微笑着主动跟大家握手。

  在常歌的记忆中,老人思路非常清晰,听了来意,略加思索便娓娓道来:“在民族地区怎样做好统一战线工作,这一条很重要。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快60年了。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形势比较稳定,社会进步、经济繁荣、人民团结。做到这个程度,政协在其中作了很大贡献……”

  “当时,我被眼前这位为自治区的发展倾注了毕生心血的老人深深地感动,眼眶不觉发热了。他的身上体现着宽厚、博爱的草原人民的精神,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常歌激动地说。

  布赫同志逝世的消息,让我区文化艺术界干部群众沉痛不已。“布赫同志长期从事文化艺术工作,呕心沥血、辛勤耕耘,对我区文化艺术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不论在内蒙古工作,还是调往北京,对内蒙古的文化艺术事业常系于心。”自治区文联副主席、内蒙古旅游摄影家协会主席额博说。

  2008年,内蒙古摄影家协会赴上海世博会举办影展,布赫同志听说后,亲临展览会亲切接见了额博,询问一些老摄影家的近况,关心內蒙古的摄影工作。2010年内蒙古摄影家协会赴京举办《大美内蒙古摄影展》,布赫同志不顾年迈和酷暑天气,出席开幕式,认真地看完全部展览,对内蒙古摄影艺术水平给予高度评价。

  “内蒙古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无不浸透着他老人家的心血。布赫同志的逝世是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事业的巨大损失。我们永远怀念他,永远铭记他老人家对内蒙古摄影事业的关怀与支持。”额博动情地说,自己将牢记他老人家的殷殷期望,遵循自治区旅游发展战略,用摄影艺术推动内蒙古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

  布赫同志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优良作风、光辉业绩,将永远铭记在草原儿女的心中。

  怀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我区各族各界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将继续发扬布赫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奋发有为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深切缅怀布赫同志,为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而努力奋斗。

  布赫同志,我们永远怀念您!(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郭俊楼)

[责任编辑 王美花]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传承传统文化
技能大比拼
杏花开了
共建绿色化工园区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内蒙古之最】我国最大的旅蒙商号
• 李纪恒: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 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 【网信事业新成就】云计算&大数据呼和浩特拥“云”入怀遇见未来
• 第三届内蒙古美食文化节举行 蒙餐成为舌尖上的诱惑
• 布小林: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自治区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呼和浩特市一男子将邻居打成“植物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
• 内蒙古首部作家和画家联袂创作的散文集问世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专题】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
• 【专题】聚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 【专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两会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