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用智慧、勇气和汗水开拓了连接亚欧非大陆各文明的人文、贸易交流通道,与沿线各国人民共同铸就了辉煌的古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血液中,成为了中国参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活动的重要依托。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国际秩序深刻调整、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高屋建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
建设“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顺应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符合各国加快发展的内在需求,有助于促进沿线经济建设和全球经济繁荣,有利于加强人文交流、维护世界和平。
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让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新的蓬勃生机。历史深刻启迪我们,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值得今人继承和弘扬。中国经济要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也必须以更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它把中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中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但建设“一带一路”不是我们一家的事。“一带一路”鼓励百花齐放,而非一枝独秀;提倡共同发展,不搞零和游戏。“一带一路”不是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并进的阳光大道。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沿线国家共识。截至目前,已得到来自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回应,沿线各国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不断深化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早期收获。“一带一路”已超越国度,跨越时空,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形成了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发展新格局,给沿线各国人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合则强,孤则弱”,呼应合作潮流,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正与沿线各国一起,抒写开放包容新华章,奏响合作共赢最强音,共同谱写丝绸之路的新篇章,共同建设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美好幸福的未来!(孟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