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中国新闻网的一则“‘一带一路'助力中国内陆边疆省区内蒙古外贸猛增四成”报道使得内蒙古备受瞩目。据呼和浩特海关统计,2017年1季度,内蒙古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下简称沿线国家)进出口双增长,总额144.2亿元,同比增长37.4%,占同期内蒙古自治区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2.1%。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内蒙古正逐渐从“少数民族内陆边疆省份”的既有印象转变成为“中国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
内蒙古的“丝路”建设,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300多年前,中蒙俄的版图上就出现了一条南起福建武夷山、湖南安化,途径归化(今呼和浩特)、二连浩特、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恰克图至俄罗斯伊尔库兹克、奥伦堡、莫斯科,最终抵达圣彼得堡的万里商路。这条“草原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沟通欧亚大陆的商贸大通道,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繁荣。300多年后的今天,内蒙古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以崭新的面貌,更为丰富的内涵,书写自己的传奇。
内蒙古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稀土、煤、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储藏量和开采量均居全国前列,绿色农畜产品全国闻名,新能源和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内蒙古享受国家的政策倾斜,习近平主席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特别强调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同蒙方的草原之路倡议相契合,这为内蒙古加快推进“向北开放”提供了广阔舞台。
内蒙古在“一带一路”中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内蒙古横跨东北、华北、西北,毗邻八省区,与俄罗斯、蒙古国交界,边境线长达4200多公里。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各省市区,向北和向西必经过内蒙古。在“一带一路”的陆路通道中,内蒙古是重要节点,在中俄蒙经济带中地位举足轻重、不可替代。近年来,内蒙古已构筑起了以策克、甘其毛都、二连浩特、满洲里等19个口岸的全方位向北开放带。
内蒙古与俄罗斯、蒙古国的经贸往来、地区合作、文化交流十分密切,联系渠道顺畅。“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内蒙古与俄蒙两国有着传统的友谊,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创新与俄蒙合作机制,共商共建中俄蒙经济走廊,举办中蒙博览会,文化交流上升到了新台阶。
从300多年的驼铃古道,到今天互通的专列、航班,从单纯的茶叶出口到今天的各种煤炭、矿产、农副产品等等,“草原新丝路”为内蒙古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内蒙古必将大有作为。
通辽市开鲁县网信办 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