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明月/照着这条路……还是那条路/如今又出发……聆听《丝路》,伴着悠扬的旋律,总会随美妙歌声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份厚重的历史,去寻找那时的丝路。
走出玉门关,走进大漠,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的“凿空”之旅,打通了今天新疆一带同内地的联系,同时也让古老中国同中亚、西亚以至南欧的直接交往建立并密切起来,陆上丝绸之路自此开启。而从秦汉时代就出现的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南海、波斯湾、红海,将丝绸、陶瓷、茶叶等物产运往欧洲和亚非其他国家,欧洲商人则通过此路将毛织品、象牙等带到中国。
一代代炎黄子孙沿着张骞的足迹,走出了誉满全球的“丝绸之路”。回顾历史,先人曾经创造的各种交流与交融的辉煌成果让我们震撼,不仅是西域的核桃、葡萄等多种植物在内地栽培,乐曲和胡琴等乐器传入汉族人民生活中;中国蚕丝和冶铁术的西进,更是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放眼当下,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到“一带一路”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新丝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为中国同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广泛合作带来庞大机遇,也会使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享有更美好生活。
徐国武,2014年结缘于老挝当地一碗“淳朴的米饭(占城稻)”,坚定要把“中国标准”走出去,要让“中国标准”成为高品质的标杆,2016年,老挝稻米正式结束零出口的历史,“原生态的占城稻”走进中国市场,而徐国武新育的稻种正申请命名为“丝路一号”。2014年2月,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被列为促进中巴“一带一路”合作的旗舰项目,2016年11月13日,由中资公司建设、运营的瓜达尔港正式迎来了通航,这条北起喀什南至瓜达尔港的中巴经济走廊正式贯通。最初在重庆和杜伊斯堡之间开通的中欧班列需要19天才能抵达,如今已缩短至11至12天,每周开行超过20列。这条中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连接不同的市场,使世界工业和物流活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从2013年6月到2016年6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为3.1万亿美元,占中国同期对外贸易总额的26%。
从顶层设计到重大问题上与国际社会达成广泛共识;从与沿线国家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到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推进;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文教、旅游、卫生医疗、科教、青年、党政和民间等领域的广泛合作,“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新成就,共同见证着各国发展的新气象。
展望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ICT合作顶层设计、网络设施互联互通、惠民服务互利共享、信息技术协同创新等方面还有广阔合作空间,对经济发展产生着正面的带动作用,为各国创造更多福祉。就让我们用精彩的笔墨和多彩的镜头,记录感受品质各国的新故事吧!(赵海珍)